大涌安堂人林桂明经营传统饼家32年,坚持手工制作隆都风味芦兜粽,如今年轻一辈在传承中创新,为老店注入新活力
6月12日,寻着飘溢的粽香,记者来到在大涌经营32年的传统老店黎奇饼家,只见品种多样的芦兜粽深受大家喜欢。多年来,为了留住传统美食中的隆都风味,老板林桂明对食材的精选、手艺的坚持和味道的把控,形成了他与食客间的信任与默契,而儿子林俊宏等年轻人的加入,让传统美食变幻出更多新意。
●传统手艺延续记忆中的美味
咸肉粽、红豆粽、八宝粽……店铺门前的摊位散发着芦兜叶独特的清香,木牌标识着粽子的品种与价格,盘子里摆放着新鲜出炉、大小不一的粽子。店铺内的员工不停忙活着,买粽子的客人络绎不绝。“明哥,我又来买粽子了,今天挑个大的咸肉粽。”街坊王先生是二十年的老食客了,每年端午他都来店里买粽子,“明哥的粽子咸香软糯,我们全家都喜欢,二十年来已经习惯这个味道了。”王先生拎着粽子说道。
听到老食客的称赞,林桂明露出欣慰的笑容。1989年,林桂明开始经营一家几十平方的食店,主要做粽子、面、饼类等传统美食。从开店第一天起,林桂明就把食材、手艺和味道放在首位,每个环节亲力亲为,多年的坚持和付出让小店生意越来越好。经过几次搬迁后,最终形成现在的黎奇饼家。
粽子的制作工序很讲究,以咸肉粽为例,先把处理过的芦兜叶制作成圆筒状,两头交错一字平口,酿入提前洗净浸泡好的糯米,夹以肥瘦适中的五花肉、咸蛋黄,用圆水草绑扎,经过12个小时的慢火煨煮才可出炉。“为了制作端午粽子,我们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处理芦兜叶,准备食材,调配好味道等,每个环节我亲自把关、手工制作,保证粽子的传统风味。”林桂明边介绍边摆放粽子,只见他的右臂缠着绷带,是前几天煮粽子时烫伤所致,但他依旧从早到晚在店里忙碌。
●花式创新开拓销路制造新意
厨房内,林桂明的儿子林俊宏忙着把新出炉的粽子盛出来,与他一同“闪亮登场”的还有一条重达近30斤、长约80厘米的“巨无霸”芦兜粽,只见粽身用几根长竹条固定住,“我们炮制这种粽子有10多年历史,当时有客人提出需要定制大粽子,供亲朋好友分食享用,结果大粽子一直受欢迎。它的熬煮时间比一般粽子长,要整整两天。”用力竖起“巨无霸”芦兜粽,林俊宏边用手臂与粽子作对比边介绍。
22岁那一年,林俊宏开始帮助打理黎奇饼家,为老店注入新活力、创造更多新意是林俊宏努力的方向,他立足于原有基础进行创新,鲍鱼粽、瑶柱粽和芝麻粽等新品在今年陆续上市。“我们会邀请街坊免费试吃改良的芦兜粽,直到他们都说美味后才会大量推出。传统的味道不应该被遗忘,但适度创新也很有必要。”在林俊宏和弟弟的推动下,黎奇饼家还在今年实现“触网”,进入短视频平台,同时引入了真空包装技术,让芦兜粽的香气和滋味被真空包装“锁”住,增常保质期,助力其端上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线上销售更火爆,6月8日至11日进入销售高峰期,据不完全计算,每天约有800-1000条粽子销往全国各地,最远销往吉林、北京等地。”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图+4/记者 王欣琳 陈家浩
◆编辑:徐向东
◆二审:朱晖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