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30)月环金花山:硝烟散尽,战地“金花”分外“红”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6-0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月环金花山是哪里?

它是坦洲镇月环村中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东、南面连接着广袤的大沙田、西江滩涂,西靠丫髻山,北连白水林山,它就像一个楔子镶在神湾、三乡、坦洲之间。它因村后溪边有块石头形似金瓜花而得名,寓意村庄的后代们像金花般美丽,未来生活像金花般开得灿烂。

这座小山村,有一段并不平凡的红色往事。

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到此发展革命根据地;1945年,200多名游击战士转移东江抗日根据地前,曾在此驻扎休整。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这段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往事不曾被人忘记。

2008年,月环金花山村珠江纵队(以下简称“珠纵”)第一支队队部活动旧址被中共中山市委员会核定为中山市革命遗址,中山市委党史教育基地。

2010年,往事亲历者,珠纵一支队支队长欧初及一批珠纵老战士,亲自来到金花山村,参加了中山市委党史教育基地——珠纵一支队队部活动遗址的揭幕仪式。

2020年,珠纵一支队队部活动旧址(坦洲镇金花山)开始建设。村中一排排曾住过游击战士的老民居,经过翻新修缮后,再次向世人敞开怀抱,带领着人们走进那段红色往事,感悟峥嵘岁月,深切体会当年的军民鱼水情深。

金花山下,民心就是坚不可摧的“根据地”

走进月环金花山村口,一块伫立的石碑最显特别。这正是2008年6月,由珠江纵队一支队支队长欧初亲自揭幕的那块写着“中山党史教育基地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活动遗址”的纪念碑。

说起当年的红色往事,村子里再也没有比张应谋老人更熟悉的了。这位老党员、退休村干部,是这段红色往事的忠实记录者。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对村中历史尤其感兴趣,写下了许多村中历史的手稿,退休后他被返聘撰写坦洲志,更深入和广泛地走访了当年故事的亲历者,留下了一段段宝贵的文字资料。这些红色往事经过他的反复考证、推敲,情真意切地写进了《战地金花分外香》中,成为珠纵一支队队部活动旧址(坦洲镇金花山)的导览词,讲述给更多的后人听。

“村里人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山不藏人,人藏人。在战争年代,只要是人民群众想保护的人,哪怕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也能藏得住。”张应谋老人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发自内心地感叹,村民们的这句话,道出了根据地能保护住游击战士的真相。

历史的指针拨回到1943年。4月的一天,原中山县五区区委郑永晖带领100多名游击队员来到金花山。思想进步的金花山乡绅陈俊、陈托两兄弟热情相待,腾出石室碉楼等住房给部队居住。由于陈俊、陈托两兄弟开了个好头,战士们很快融入到村民当中,他们同耕同息,如同一家人。

白天,郑永晖将部队分成三组,一组战土打扮成衣衫楼的乞丐外出侦察、搜集情报,到了晚上,战士们则和群众谈家常,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反对压迫,共同抗日。

游击部队在月环村金花山秘密活动的四十天里,当地群众的精神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在村民们心中点燃。

在郑永晖的感召下,乡绅陈俊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进步。郑永晖率部队返回五桂山根据地后,他主动承担起了在月环村、金花山发展群众、做革命思想工作的任务。

这一年,月环村金花山的红色故事,刚刚开始。

忆往昔,“一条毛毯”中的鱼水深情

2020年,深中通道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殊不知,76年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一条红色的“深中通道”。

这条通道,起点大致为中山南朗崖口,终点在宝安县的黄田、南头、燕川等地。76年前,通过这条红色通道,珠江纵队的数百名指战员完成了从中山至宝安的战略转移,到达东江抗日根据地,保留下了抗日武装的有生力量,留下了不息的革命火种。

1945年5月8日,日、伪、顽经过秘密协商,纠合4000余人(其中日军1000余人),分兵6路扫荡五桂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及附近平原地区。当时防守五桂山根据地的是珠江纵队第一支队,不过二三百人。万幸的是,一支队已提前获取情报,强敌压境,形势危急,珠纵一支队迅速制定了“隐蔽主力,设伏击敌,麻雀扰敌”的作战方针,分别在灯笼坑之三山虎、榄边、崖口、翠亨、石鼓挞及槟榔山、白石、三乡等地派小分队设伏痛击来犯之敌,掩护支队主力撤离五桂山区。

5月9日,跳出了日、伪、顽军包围圈的珠纵一支队决定兵分两路,西线部队由珠纵参谋长周伯明、支队长欧初、政委梁其达、政治处主任杨子江率领,由队员卢容生(月环村人)带路,从三乡白石经龙井、白水林到达月环村金花山进行休整。

当晚,珠江纵队参谋长周伯明便在山边树林下的陈维家住下,欧初住进了村东坚固的石室内,部分战士们则分散住在陈托、陈怀的碉楼及其他村民家中,其余的战士们住进村里的空间比较大的腐竹寮(加工坊)内。奔波了两天的战士们,用芒草垫地,就地打铺休息,难得睡了一个安稳觉。

5月14日晚,经过四天的休整,部队已恢复体力,支队党委商议决定,按原定计划向东江撤离。

临出发前,欧初还从警卫员背包里找出一张毛毯递给了陈俊,饱含深情地对他说:“感谢你在部队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部队拿不出珍贵的东西感谢,唯有这张随我转战多年的旧毛毯相赠,留个纪念。”

天未亮,部队由村民陈伯茂、陈林根等带路,翻越龙井迳经白石村返回五桂山,再到南朗崖口,由珠纵海鹰队护航,乘船过海,到达宝安县与东江纵队汇合,开辟了新的革命战场。

如今,这条被两任主人珍视过的毛毯,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那段军民鱼水情深的情谊和历史记忆没有消失,反倒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格外鲜活。

展新颜,昔日小山村迈进新时代

2008年12月17日,已是满头白发的欧初,在退休后再次探访了金花山村。这里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但村民淳朴热情笑脸还是那样熟悉亲切。63年的时间,白云苍狗不过一瞬,人间已是沧海桑田。当欧初得知当年为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倾囊相助的陈俊已逝世时,不禁潸然泪下。

正是这一年,珠纵一支队队部活动旧址(坦洲镇金花山)被公布为中山市革命遗址、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

2010年5月27日对于坦洲镇月环村金花山来说,是一个值得载入村史的日子。这一天,月环金花山村作为“珠江纵队一支队队部活动遗址”之一,被列入中山市委党史教育基地名单。

隆重的揭幕仪式就在金花山村口举行,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战士们和村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随着历史潮流的奔涌向前,月环村金花山这座山脚下的小村落也迎来了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2020年,坦洲镇制定《珠纵一支队队部活动旧址(坦洲镇金花山)保护活化工作方案》,重新规划了月环村金花山的建设,将通过美化、亮化、净化村内外环境,建设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指示指引标识等一系列举措,为小山村打造一个更优良的环境。

红色在月环村金花山再次飘扬起来,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据了解,自2020年珠纵一支队队部活动旧址(坦洲镇金花山)建设以来,已接待党员群众近3000人次。

76年过去,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尽,而军民鱼水情深,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红色往事不会被忘记,它们必将滋养着我们,让红色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图+6/记者 文波
◆编辑:周振捷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