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行⑧ 产业入山 凤凰出山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5-2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肇庆行最后两站是封开县和德庆县,这里山水秀丽,封开更有“小桂林”之称。西江从梧州流经两县,与中山一水相牵。几年来,中山对口帮扶封开、德庆累计到位扶贫资金2.42亿元,对口帮扶的两个县41个省定贫困村,1661户贫困户4851人,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

走访中记者见到,中山市扶贫办驻封开(德庆)工作组因地制宜,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青山碧水成看得见的乡愁,吸引返乡青年创新创业,昔日贫困山村开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产业兴农


封开、德庆两县地广人稀,多是山地丘陵,村落之间相距远,如何因地制宜将资源变为脱贫致富的源泉?

记者在两地采访时,走到哪儿都能见到杏花鸡的身影。封开是“广东三大名鸡”杏花鸡的家乡,中山工作组抓住品牌“龙头”,让其成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战斗鸡”。

5月13日上午,大旺村,脱贫户徐美群正在家后山地里给1000多只杏花鸡喂饲料。有4个孩子的她,离不开家,养鸡两年多赚了超10万元,今年借了1万元扩建鸡棚,想“大干一场”。她说:“多亏了标哥的鼓励。”她口里的标哥是驻村工作队长冯锦标。冯锦标告诉记者,像徐美群这样的养鸡脱贫户,全村20户贫困户中就有12户,全县则有1000多户。

 
大旺村第一书记兼队长冯锦标与徐美群探讨养鸡进展。

杏花鸡有名,以往却因养殖难度大,农民动力不足,更别提养鸡致富。随行的中山驻封开(德庆)工作组副组长吴荣开介绍,工作组通过对接本土龙头企业,建立“省级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帮扶资金+贫困户+保底回收”脱贫模式,从优先出苗、技术支持到保底回收、消费扶贫都给予支持,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00万元,推动13个镇1000多户开展饲养,平均每户年增收18000元,2020年杏花鸡产值突破25亿元。

记者寻访时看到,当地龙头企业还出产烧鸡月饼、盐焗鸡,计划在广州开杏花鸡快餐店等。杏花鸡正加快走向全国百姓餐桌,带动更多脱贫户共享产业红利。

如何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将特色农业“串珠成链”?各驻村工作队“八仙过海”。神湾镇驻封开县江川镇裕丰村第一书记兼队长李靖宇,短短两年将神湾菠萝产业从17亩发展到150亩,全镇500亩,还建起休闲观光农场,仅2020年消费扶贫总额达35万元。德庆县匝村引入药材加工厂,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对接市场。德庆县双象村,今年初修好环山路方便村民采桂,仅上半年户均增收7000元。

 
封开县江川镇裕丰村的菠萝长势喜人。

通过龙头引领、引企入村、生态农业、土地流转、“电商+消费”等模式,在扶贫产业带动下,两县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增长4倍。

理念先行


做好扶贫工作,理念先行。中山驻封开(德庆)工作组组长冯欣荣在双象村接受采访时说:“我以前干审计,经常说‘不’,现在干扶贫,更多的是怎样‘行’,只要守住不牟个人私利和有利脱贫攻坚这两条底线,有想法就大胆做。”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工作组大胆担当,勇于作为。副组长徐振健带头给驻村干部做“农业产业化专题报告”,指导贫困村成功流转土地超1000亩,打造4个“一村一品”基地;带头参与杏花鸡产业研究,成功纳入“省级现代产业园”。


大山里引入现代农业产业。图为智诚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同时也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与扶贫示范区”。

改革兴村,助力脱贫。工作组、各工作队克服帮扶地最偏远、帮扶人数最多等客观困难,创出多个第一。如率先在帮扶地召开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现场会,大胆推进项目落地;率先印发《精准扶贫规范化指南》,被中山市扶贫办全面推广;率先聘请第三方进行审计,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用好用安全;读透教育政策精神,2016年率先帮助40多名贫困学生提前入读中职院校;聘用中山市农业局退休老干部麦润金做义务顾问,助推德庆县、封开县在肇庆市新农村建设考核中取得第一、第二名的佳绩。

 
封开县凤楼村,大榕树有个“福禄洞”,成打卡点。

几年来,中山累计派驻封开、德庆的扶贫干部共计256名(现驻140人),总人数为中山市省内援派干部最多。徐振健作为扶贫干部代表,连续十年参与一线扶贫,近日在中山市石岐区举办的学党史宣讲上,他说:“扶贫干部就是把他乡作故乡、外人作亲人,扶贫事作自家事。”

扶贫干部中还出了一位扶贫“作家”,他叫吴奇兵,出版《与鹭共舞——驻村干部的精准扶贫战事》,成功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扶贫干部,讲述了浓缩版的中国式扶贫故事。在这里,一群中国扶贫人将先进理念带进贫困地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思考乡村未来。

重塑乡村


几年帮扶,为当地留下了什么?

记者走访各村时看到,农村尚学成风,读书改变命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寒门学子考入大学,“凤凰”出山。

跟着封开县凤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陈广晴,记者来到57岁脱贫户梁樟文的家。如今梁樟文脸上少了愁苦。妻子离世后,独身拉扯三个读书的孩子,自己还两次轻微中风,生活一度面临绝境。几年帮扶,一家出了3个大学生,去年小儿子以629的高分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冯锦标所在的大旺村,20户贫困户中考出14名大学生。

几年帮扶里,一批能人、贤人当选村“两委”,留下一支坚强的基层党组织。经过了艰难的“三清三拆”,跟着驻村干部跑项目、谈合作,“今后更有信心带村民致富。”德庆县双象村村党支部书记陈辉灵告诉记者,今年换届的5个村两委均是“70后”“80后”,3个有大专以上学历。

 
俯瞰秀美双象村。

几年帮扶里,有贫困户成蔬菜大户,年收入超过30万元,也有几户当选为村委干部,还有贫困户主动捐出房屋做公益等,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

退休不退责、余热献“三农”、乡村不搞大拆大建、就地取材留住乡味.....在中山驻封开(德庆)工作组的挖掘和弘扬下,麦润金的“老黄牛”精神和新农村建设理念,在各驻村工作队中广泛发扬,中山扶贫干部的口碑在当地干部和群众中口口相传。

距离回来的时间越来越近,组长冯欣荣告诉记者,感觉每天工作还有很多,目前正谋划引进横栏花木和高密度生态养鱼两大产业,确保扶贫攻坚高质量收官。   


中山驻封开(德庆)工作组在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写下这样一段感想。2021年4月,在德庆县益村开展“回头看”工作时,当地村民将其制成锦旗赠与工作组。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程明盛
◆图+5,视频拍摄/记者 王云
◆视频编辑/黄艺杰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