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行⑦ 点亮怀岭新生活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5-2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怀集县地处粤、桂、湘三省交汇处,幅员辽阔,是山区面积人口大县,农林资源丰富,但产业开发利用欠充分,41个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其中中山帮扶29个。中山市扶贫办驻怀集工作组进驻5年,我市共投入帮扶资金3.25亿元,帮扶的贫困户1556户、5056人、29个省定贫困村,现行标准下全部实现脱贫,去年底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38.9元。

怀集本土知名作家高健历时3个多月走访,编撰出版约29万字的《不负使命一一中山市对口帮扶怀集县脱贫攻坚纪实》,记录中山对口帮扶怀岭大地29个省定贫困村的点点滴滴。

赋能


中山市扶贫办驻怀集县工作组组长黄兴辉出生于农村,毕业于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与农村打了几十年交道,谈起2016年6月刚派驻怀集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时,一个贫困家庭的境遇仍令他倍感震撼。“父母双残,有3个孩子,一个十多岁却只有3岁娃娃的身体,躺在破旧木沙发上,妻子又从房间抱出另一个瘫痪儿。”

一户多残,无论怎样努力,靠个体怕都难以走出贫困漩涡。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战,就是把这些贫困户识别出来,根据不同致贫原因,一户一策精准帮扶,为他们赋能,获得摆脱贫困的能力和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怀集大象村百香果园基地上,记者随机与一位脱贫户郭变妹聊生活改变,却没想到戳中她的泪点,“是扶贫干部的帮助,让我有了安乐窝。”


▲怀集县大象村百香果种植基地,脱贫户郭变妹正在给果苗培土。

危房改造是精准扶贫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记者跟她回家,只有一层的红砖混凝土房,是她和老公当“泥水工”,一手一脚盖起的。工作队统筹出5万,她拿1万,“再也不担心下雨掉瓦了。”

在工作队提供的家居环境改造资金支持下,家里有了全新木沙发、电视柜,以及电视机、热水器和洗衣机,“今年还要买空调。”有了房子,心就定了,去年大儿子开始务工,她在基地一天工钱80元,“是扶贫干部改变了我的思想。”话虽直白,却道出最质朴心声。

▲《不负使命一一中山市对口帮扶怀集县脱贫攻坚纪实》一书作者高健在田头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程明盛/摄)

5年来,中山市扶贫办驻怀集县工作组及工作队,帮助1126名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到珠三角就业,通过发展特色种养,设立扶贫车间和公益岗位等,765人就近就业,对大病慢病家庭跟进医疗保障,发动筹款,对有学子的落实教育补助,实行“一对一”助学等,实在无劳动力的家庭实行全面兜底。如郭变妹这样的贫困户,日子彻底摆脱愁苦底色,树立了劳动致富的信心,日子有了幸福感。

同时,贫困村面貌发生巨变。村村通水泥路,村中文化广场、图书室、儿童之家应运而生,村民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夜晚村里路灯亮起来,广场舞跳起来。


▲对口帮扶的贫困村面貌发生巨变,保安村的稻田公园成为休闲好去处。

兴业


5月12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内,火炬开发区扶贫工业园因独特的外立面和漂亮草坪,显得“鹤立鸡群”,如今已入驻3家企业。工业园项目投入大、收益大,不仅为当地带来超2亿元的工业产值,超2000万元的税收,还带动就业1500人,并为火炬开发区对口帮扶的脱贫户带来每年人均2500元以上的分红,每个村4万元的集体收入。


▲世界500强企业怀集住润电装入驻火炬开发区扶贫工业园。

贫困地区有了产业,就有了活力源泉和发展动能。对口帮扶5年来,中山市扶贫办驻怀集县工作组抓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一手抓工业项目,一手立足帮扶村特点发展“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业产业。

5月12日上午,大象村怀集县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中心,货架上堆放着“禾杆松茸”礼品盒。“10斤鲜菇烘干后变6两,零售价238元,供不应求,想等到端午再卖。”运营人员袁明介绍。


▲大象村怀集县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加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禾杆松茸”礼品盒。

西区帮扶联合工作组总队长林伟明介绍,西区专门派农艺师黄伟棠驻村,姬松茸项目是引入的特色项目之一。种植姬松茸“一举多得”,用的基质是稻田秸秆,种植时间是10月至次年3月,刚好利用晚稻收割后的空地,既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又可提高土地肥力,还稳定为村集体和脱贫户增收,“该项目为怀集64万亩稻田秸秆回收再利用提供示范。”

5年来,中山市扶贫办驻怀集县工作组实施帮扶项目1487个,除了落地一批工业项目外,还培育如岭头三鸟、诗洞腐竹、扬名姬松茸、大象百香果、谭脉西瓜等特色农业项目,让产业旺了山村,村集体和脱贫户稳定增收。

虽然工作要交接了,但产业振兴的脚步还未停歇,中山市扶贫办驻怀集县工作组整合各驻村工作队预留的1400多万元扶贫资金,投资中山兴中集团在怀集总投资超20亿元的生猪养殖、屠宰及深加工项目。记者在车上见到,怀集西出口处由中山嘉丰集团投资的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集散基地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中,进一步打通销售和物流,这也意味着,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快步伐走出山村。

用情


在怀集采访时,听到不少中山扶贫队员们真情帮扶的故事。

在去大象村路上,黄兴辉讲了一个“追大巴”的故事。刚来扶贫的那年,9月1日开学的日子,时任诗洞村的扶贫队员谢勇“飞车”追上一辆开往中山的大巴,把4个打算来中山小榄做普工的孩子给拽回来。对接上中山捐助资源,为每人提供每年2万元,他们得以重返校园。

黄兴辉说,教育扶贫才能断穷根。驻县工作组2016年刚到时,国家教育补助政策尚未落地,教育不等人,工作组于当年7月便出台举措,为就读肇庆市技师学院的贫困学子提供全额学费及生活补助。当年秋季,发动了21名贫困生入学,如今已全部工作,开启新生活。

受资助入读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贫困户女大学生谭慧芬疫情期间协助村干部入户登记、派发单张等,“因为自身经历过,我懂得了爱与感恩。”她在写给资助企业的感谢信中称。


▲工作队利用自筹资金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翻新、重建。图为怀集县诗洞镇诗洞村党群服务中心。

5年来,涌现一批优秀扶贫干部,如邝立新坚守扶贫一线8年,获评肇庆市最美驻村干部;李军威所在的泰东村,培养出的脱贫户成带头致富人,站在全省领奖台上;张世克获评“中山好人”……怀岭贫困地区景象一新,5056名贫困人员走出愁苦,中山扶贫干部们不负使命。

怀集本土作家高健说,中山帮扶怀集的路是用车轮和脚板走出来的,看驻县组组员刘明华开的工作用车里程表就知道。5年来陪同组长黄兴辉及其他组员,跑遍各个帮扶村,从9万公里到28万公里。

而高健印象最深的是,采访中,不少脱贫户流着泪讲述,他也跟着流下泪水。“作为怀集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将脱贫攻坚记入怀集文学史册,也算完成了一个心愿。”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程明盛
◆图+5、视频拍摄/记者 王云(除署名外)
◆视频后期/黄艺杰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