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行⑤ 留下撤不走的工作队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5-2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山对口帮扶肇庆广宁、怀集、封开、德庆四县,工作队到了交接的时候,当地基层组织能否顺利接棒,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成为考验5年脱贫攻坚脱成果的一块试金石。5天寻访,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扶贫队留下了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队。

铸魂


5月12日下午3点,中山记者团离开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时,一辆辆中巴车依次来到宿安村革命纪念馆门前小广场,当天,怀集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永固镇召开,宿安村成为参观重点。


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成全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后,已迎来200多批次党员干部学习参观。 记者 王云 摄

宿安村是怀集有名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涌现出12位革命烈士,革命情侣植启芬与邓偶娟同赴刑场,被誉为怀集版“刑场上的婚礼”。

烈士纪念公园——植启芬故居——陈如杰故居——革命纪念馆,我们跟着市纪委监委联合工作组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卢嘉声边走边看。“先辈在我心中,奋斗永不停歇”“红岩精神”等标语、墙绘和烈士英雄事迹介绍,表现了一个村庄的精神传承。


中山记者团成员参访宿安村里修缮一新的植启芬故居,植启芬和爱侣邓偶娟同赴刑场的故事,被誉为怀集版“刑场上的婚礼”。 记者 王云 摄

在卢嘉声看来,“红色村”的建设过程,也是一次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整理宿安村革命故事、协调监督项目落地、修缮烈士故居等,深挖宿安红色文化,激发干部群众爱乡爱国情感。

经济好起来,乡村面貌靓起来,红色村建起来,宿安村蝶变为全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从去年7月开放以来,宿安村已经迎来200多批1万多人次参观,同时带动了“香芋南瓜”等一批扶贫农产品销售。“接下来,我们还在协助村两委申报省3A景区。”卢嘉声说。

像宿安村一样,挖掘村庄文化资源,传承先辈精神基因,凝聚村庄共识,重塑一个村庄的品格,让村庄找到了自己的根和魂,村民有了共同的道德追求和精神信仰,也就有了自己的主心骨。

选贤


5月14日上午顶着烈日到中山市公安局帮扶工作队所驻的德庆县凤村镇驻匝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仲伟不在。工作队队长陈晓刚指着工作队驻地后面的陆仲伟家三层楼告诉记者,陆仲伟去了德庆县邮政储蓄银行,帮村集体争取资金。


匝村村貌焕然一新。记者 程明盛 摄

我们看到,陆仲伟家楼房看上去比较新,在周围旧楼映衬下显得大气。陈晓刚说,他家新房每层有120多平方米,共13个房间,装修漂亮,靠的是这几年大面积种植节瓜、收购旧家电的积蓄,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接待我们的村支委何清林是村里承包土地最多的人,今年承包200亩地,比2020年增加80亩,比2019年增加130亩,是工作组和村里推动的土地流转示范带头人。像匝村这样,村两委班子中致富能人辈出,这是许多地方的民意选择。


仅有2750人的匝村拥有8000亩肉桂种植面积,村里到处是晾晒的肉桂。 记者 程明盛 摄

进一步了解,却是一段脱贫户当选村两委干部的佳话。今年一月份的村委会选举中,陆仲伟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他还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此外,村里还培育了10名党员群众作为村委后备干部人选。

原来,陆仲伟当初致贫事出有因,5年前,他的妻子突患红斑狼疮。为给妻子治病,他倾尽所有并举债10多万元,成为全村55个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之一。也因为对重病的妻子不离不弃,他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信任。

曾经的贫困户陆仲伟当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背后,藏着农村基层群众的期待,选出政治品德高尚、有知识技能、思维活络、市场开拓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就更有希望带领大家拓宽发展路,进而走出一条乡村振兴路,山村才有活水涌现。

改革


5月14日下午,记者团来到德庆县双象村,这是中山市人民检察院帮扶工作队的驻点村。新开拓的村道很宽敞,两旁杂草少见,新种下的40亩五指毛桃已经出苗。


在驻村工作队协助下,双象村村貌焕然一新,400多年的大榕树成村头公园一景。记者 王云 摄

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林平告诉我们,为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今年新签的项目,合作不设期限,生长期2年一轮,滚动种植,每一轮均由合作公司提供种苗及成品收购。同时年初还整合了192亩土地,也租给这家农业公司,仅年租金收入每年就可进账9万多元,“加上其他项目分红,2021年村集体收入今年超过20万元,  这对2016年前只有1800元的村集体来说,很难想象,未来十年还能保证收益可持续。”全体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33万元,2015年仅为3200元。

除了这几个长期项目让他能放心撤走,更重要的是,双象村培育了一支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村两委班子。

2017年村两委换届时,村民公认的能人、在外跑运输的陈辉灵被叫回来参加竞聘。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联合驻村工作队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与乡贤、退伍军人合力,让一些“老顽固”同意拆掉露天厕所、破损砖房等,“三清三拆”用了一年时间即基本完成,为新农村建设让出空间。“那时每天微信步数近2万步。”陈辉灵说。

在帮扶单位中山市人民检察院的支持下,在驻村干部的倾力帮扶下,双象村用了一年时间清拆,又用了一年时间投入公共设施建设,治理效果斐然。我们现场看到的公共厕所、双象会堂、村党群服务中心、休闲园、健身娱乐园、自来水工程、路灯等相继完成,乡村风貌发生巨变,这也让双象村短短3年拿下三个荣誉:2017年广东省卫生村、2018年底肇庆市111个省定贫困村示范村第一名、2020年广东省文明村镇。

“以前年轻人都不敢带女朋友回家,现在没这个顾虑了。”陈辉灵说。他也从扶贫干部身上学到很多,如村务、党务、财务管理经验,还有谋划发展的思路和观念。他说,去年跟着中山扶贫工作队到中山南朗镇参观,更让他看到乡村振兴的想象空间。今年初新换届后的村两委班子更年轻了,5个村两委成员中均是“70后”“80后”,3个有大专以上学历。

乡村是个熟人社会,传统宗族意识强,利益结构复杂多元,许多时候,需要大刀阔斧改革创新,破除旧的观念,寻找新的出路,需要一批如双象村基层党组织这样敢于担当作为的领头雁。乡村基层有了这样的“火车头”,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有了带头人。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程明盛
◆图+/记者 王云+3、程明盛+2
◆视频拍摄/记者 王云
◆视频后期/陈家杰
◆编辑: 陈彦
◆二审: 张鹏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