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变迁!从《中山日报》看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5-0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可以从当地报纸上寻找到脉络。1992年,对于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的南下,揭开了这一年光辉的序幕。在春潮涌动中,中山的一群老报人的行动,让《中山日报》经历历史波折之后复刊,报名《中山报》,来自孙中山先生手迹,以承先辈之大德,1996年元旦改为《中山日报》。

“扬党报之长,取晚报之形,集百家之优,纳民众之声”,《中山报》复刊,便立下了恢弘的志向。

复刊以来,《中山日报》以推动中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开化本土风物为己任,作为市委机关报,《中山日报》以其强烈的政治敏锐和责任担当,客观报道本市及国内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见证了国家日益强盛的发展之路,见证了人民生活不断发展改善的美好之路。

中山日报社所推出的“中山边沿乡村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百村纪行”“民企创业在中山”“改革开放30年”“见证中山60年”“中山人在上海”“关爱独居老人行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寻访中山魅力品牌”“中国梦践行者”“扬帆天下——寻访海上丝绸之路”“中山智造全国行”“改革开放40年”等一系列报道……是“四史”发展的忠实记录者,也是“四史”发展的见证者,为中山未来的前行,增添了全国乃至国际的视野和理性的力量。

践行“四力”记录变迁
从“乡村行”到“乡村纪事”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记者要践行“四力”,《中山日报》从复刊开始一直扎根基层,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1996年,《中山日报》开展首个大型采访活动——“中山边沿乡村行”。图为采访组凯旋(资料图片)。

1996年4月22日,《中山日报》首个大型采访活动从中山日报旧址孙文中路144号出发,历时两个月时间,让记者踩着自行车走到田间地头采访。本次活动的策划人、时任要闻部主任,目前已经退休的秦志怀说:“至今仍觉得,这是我平生最得意的一个策划。”当时先后有12名记者参与此次接力采访活动,共采访了20个镇区的113个管理区(现为行政村或社区),堪称行程逾千里,采访过百村,发稿超百篇,全方位反映中山边沿乡村改革开放以来所呈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

讲起“中山边沿乡村行”的策划缘起,秦志怀回忆说,《中山日报》是党报,恰逢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旋即冒了一个念头出来,何不学习红军长征精神,以我们的脚步去丈量一下中山的边界线,可以采取‘接力采访’的形式,人手不够,可以和摄影部联动。”这次活动对采编人员了解中山、熟悉中山、及时准确地报道中山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地讲,这也是新闻工作者讲政治的具体体现。

据介绍,整个采访路线就是从横门水道北面、民众镇民家管理区开始,逆时针北上,绕至黄圃,沿着中山边沿,最后结束于横门水道南面、火炬开发区的马鞍岛,逾千公里的行程,采访记者们骑着自行车不断前行。

随着记者前行,鲜为人知的乡村发展变化和风土人情在记者笔下流淌。《堤上人家》《水上人家》等描绘一幅水乡风情画;《雁企:“北极”风光》,报道了中山的北极村——黄圃雁企村的地理区位和风貌,让人平添不少知识;《走进别墅村》《蔬菜村的变迁》等从不同角度反映农民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八仙过海奔小康的喜人景象。报道结束后,参与采访的记者还撰写了8篇深度报道“来自中山边沿乡村的报告”。

2002年12月31日,《中山日报》又启动了“百村纪行”专题采访,是讴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市民信心的精品之作。

如果说早几年的“中山边沿乡村行”的采访重点是在“边缘”,历时3个多月的“百村纪行”的采访着力点已经深入到中山“腹地”去了,从各个不同方位很好地展现了中山全境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清新景象。那时记者笔下的中山,是一片热气腾腾、机器轰鸣的土地,是一群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建设者,是一群勇于斩荆披棘“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者,是一群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是一群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运筹帷幄的指挥者。

参与“百村纪行”采访的记者、现任中山日报社副总编辑的程明盛在总结“百村纪行”时表示,通过本报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农村采访,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了当时中山农村发展变化,勾画出一幅中山农村小康图,当时记者结合调查采访情况,还开展了“小康村如何克服富裕病”“造成农民就业难的深层原因”等问题进行研讨。

《中山日报》一直关注乡村基层的变化,2006年策划了“新农村纪事”大型系列采访,2019年更是策划了“根植生活、增强‘四力’——乡村纪事”大型采访,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力”要求,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4月9日,“根植生活 增强‘四力’——乡村纪事”全媒体采访活动启动。(资料图片)

书写城市经济传奇
从工业立市到制造业强市

30年,从《中山日报》的历史叙述方式可以见到中山经济发展全貌。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山已是珠三角地区一颗璀璨的新星。以十大企业为代表的“十大舰队”加上小霸王、威力等一批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让中山经济实力名声在外,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全国誉为“广东四小虎”。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山于1999年提出的“工业立市”战略,突出发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引导企业入园走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促使灯饰、电子、服装等一批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2002年4月11日,《中山日报》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的“‘三个代表’在中山”大型系列报道之“粤山泉·中山品牌走神州”活动隆重举行出征仪式。用当时新闻部主任魏礼军的话来说:“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首次让记者走出中山,到全国各地,把中山品牌‘刮’一遍。”

“中山品牌走神州”大型采访活动分成7个采访组,分别奔赴华北和东北、西北、华中、西南、华东、福建、港澳等地采访调查,历时3个多月,总行程两万五千多公里。这次大型采访,市里还交给记者一个重要任务,即改变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习惯,在采访中发现中山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和隐忧,为有关方面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各路记者在采访中不仅努力发掘中山品牌亮点,也在路途中边采访边观察边思索,发现国内市场品牌竞争白热化,市场进入整合期,中山企业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据此撰写了三篇较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对中山品牌提出了中肯的分析和意见,发出“中山品牌需要忧患意识”等呼声。

在该大型系列报道进入高潮之际,我市及时推出品牌战略,出台 《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首次推出“中山十大名牌产品”评选,并对当选品牌给予重奖,为后来的中山品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迎来中山品牌建设的黄金期。

继“中山品牌走神州”后,2003年《中山日报》推出大策划“民企创业在中山”,选取了在中山民营企业中的代表,要求记者采写出感人至深的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从一个个侧面展现我市民营企业的创业历程。当时参与采访的记者程明盛表示,“民企创业在中山”不仅做社会历史的记录者,更重要的是做社会历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利用手中的新闻资源塑造企业品牌,丰富企业家精神内涵,让企业直观地感受到新闻的支撑力量。

2014年,在“中山品牌走神州”12年之后,《中山日报》再次出发。新一轮深化改革蓝图绘就,提速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成为新的历史使命,“寻访中山魅力品牌”派出17个采访组,为中山品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搏击、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书写中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市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通过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中山造”饮誉全球。近些年来,中山产品由“制造”向“智造”升级。


2019年9月,“中山智造全国行”采访团抵达昆明采访。(资料图片)

2019年《中山日报》启动“中山智造全国行”大型采访活动,探寻中山智造在服务全国市场中呈现出来的新趋势、新亮点,为推动中山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寻找新动能、树立更强信心,同时还将努力发掘先进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博采他山之石,为新时代中山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优质样本。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丹丹
◆图/中山日报资料图片库
◆编辑:曾淑花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