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如何吃得更安全?最新提醒来了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4-2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在4月26日上午召开的中山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永森,就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及五一假期食品安全消费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很多市民关注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性,请问中山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

:为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中山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进口冷链食品各个环节的精准监管力度,常态化实行冷库重点场所人员、产品和环境“三强化三覆盖”以及“四必检”(每批必检,每件必检,每环节必检,涉疫产品、环境、接触人员必检),严格要求冷链食品经营者落实“三专、三证、四不”要求(即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库)存放、专区(柜)销售管理;“三证”即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四不”即不得生产经营“无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全批次、全链条防控监管无死角,严防不明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流入市场。目前,我市核酸检测每周全覆盖涉贮存进口产品冷库数约为540个。

二是充分利用“冷库通”系统进行靶向监管,强化对进口冷链食品的追溯管理。进口冷库经营单位需按要求及时上报进口冷链食品的出入库信息,并将同步生成的追溯二维码(即随附追溯码)保存打印,在商品最小销售包装和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摆放。截至4月25日,全市1475个冷库经营者已登录系统完善基础信息,半年内累计上报590个涉贮存进口产品冷库(部分冷库已不贮存进口产品)。

目前,我国在加强人防、物防新冠病毒污染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虽然各地在冷链的进口食品当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这个检出率非常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装上,所以市民不必过分担心。

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只要不选购来历不明的冷链食品,科学做好清洗加工,完全可以正常购买食用。

问:五一假期消费激增,相关部门对假期食品安全有何消费建议?

:“五一”假期将至,为了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食品采购和外出用餐时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时刻关注饮食健康,做到“五注意”和“八不吃”。

其中,“五注意”包括:

一、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标签、认证标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选择到正规的商场、大型超市和管理规范的批发市场购买并索要发票,以便溯源维权。

二、餐饮消费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及量化等级为“大笑”“微笑”脸谱的饭馆就餐;选择烧熟煮透、感官性状正常的食物,谨慎食用凉菜和生食海产品、沙拉、凉拌菜、熟卤制品等高风险食品。

三、外出游玩时,要注意食物和原材料分开包装,保证食品新鲜安全;自带熟食应当餐吃完,不要食用隔餐、隔夜的肉制品和卤制品;野外加工食品时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尽快食用。

四、在家就餐时,要注意讲究安全卫生,合理膳食,提倡一般情况下建议“现买、现做、现吃”,食物烧熟煮透;食品制作完成到食用完毕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超过2小时应在5℃以下存放,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同时,做好餐具的清洗消毒,生熟食餐具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五、在加工和食用海鲜时,要注意清除新鲜贝类中肠腺等内脏,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避免一次食用大量贝类;黄鳝、龟鳖、螃蟹等水产品死亡后极易变质,切勿食用。

“八不吃”包括:

一、不吃来源不明、感官性状异常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二、不吃从无证摊贩处购买的食物;

三、不吃包装存在鼓袋、胀罐现象的食品;

四、不吃擅自随意采摘、和购买的、进食来历不明野生菌类和及野菜;

五、不吃发芽和皮肉变为青紫色的土豆;

六、不吃未烧熟煮透的四季豆;

七、不吃购买和食用河豚鱼;

八、不吃霉变甘蔗。

市民一旦出现胃肠不适反应,应当立即就医。如遇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12345或12315投诉举报热线,“五一”假期,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确保广大市民放心饮食。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周映夏 
◆图+1/记者 缪晓剑 
◆编辑:唐益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