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㉑ 抗日英雄长眠地 今朝蝶变换新颜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1-04-2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山火炬开发区大岭村依山而建,绿水环绕,幽幽街巷,百年大榕树郁郁苍苍,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大岭村长眠着首位在中山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时任第一游击区司令部(驻中山)政训室所属政治队中共特别支部副书记的关晃明。80多年过去了,如今红色精神已经渗透到大岭人的骨髓里,大岭村人民把英雄的精神转化成了发展的动力,一场乡村振兴的战役正在打响。日前,记者走进大岭村,探寻烈士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声,感受这个古老村落的时代巨变。


无人机拍摄的大岭新貌。

历史回眸

年仅20岁,血溅中山抗日战场

据史料记载,关晃明,原籍广东南海,1919 年出生于香港。其为人诚朴热情,积极进取,尤爱足球运动,且球艺高超。关晃明就读于香港英皇书院,在校期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教师器重和同学爱戴,被同学们尊称为“老大哥”。


关晃明。

根据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挺起钢铁的脊梁——大革命及抗战时期中山红色故事》一书中记载:七七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了祖国大地,关晃明和其他爱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热血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行列中。他夜以继日地宣传抗日救亡救国的道理,发动学生参加抗日运动。为追求真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38年夏,驻香港地下党组织吸收关晃明为中共党员。不久,他被党组织指派到香港学生赈济会( 抗日救亡群众团体) 工作。自此,关晃明走出校门,废寝忘食地奔走于香港各院校之间,在学生中进行组织、宣传、募捐等活动。

广州沦陷后,香港学生赈济会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中共地方组织的引导下,动员青年奔赴抗日救国的第一线。香港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先后组成四个“回国服务团”。关晃明任第三团副团长。

1939年1月13日,关晃明等随团出发,经澳门、江门、鹤山等地到达曲江,参加第四游击区干训班集训,之后被调派到第一游击区(简称“一游”)司令部(驻中山县)政训室所属政治队工作,任中共特别支部副书记。

政训室是司令部的高层政治枢纽,因此能及时获得国民党内部的机密。除想方设法得到情报及向地方党组织传递信息外,关晃明亦积极团结国民党左派,促使他们共同抗日。此外,还在国民党军队士兵中开展抗日救亡等宣传教育,逐渐在一游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进步力量,对促成中山的国共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史料记载:1939年7月24日至31日、9月7日至20日,日军出动铁拖舰艇及飞机大炮,两次进犯中山横门沿岸。在一游政治队工作的中共特别支部成员积极发动国民党中山县守备部队参战。

在市档案馆一份手写的《横门之役》资料里做了如下记述:“7日晨,日军以胶艇10余艘,载敌兵扑芙蓉山,守备军奋勇迎击,旋即退去。13日,敌兵千余进犯三仙娘山,飞机大炮整日掩护,中山守军坚守猫儿山头,此时敌我之间,仅隔宽约1米之山坑作战。”这是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现场记载。

或许当时的人们都未曾料到,横门第二役会成为如此血腥的战场。在激战中,中山守军共计死伤70人。而负责国民党军队团结工作的中共党员关晃明为掩护群众,也在这场战役里牺牲。据《珠江纵队图志》记载,他是首位血溅中山抗日战场的共产党员。

现在走在大岭村,已经找不到当年英雄牺牲的具体位置。该村一位姓欧阳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从老一辈人口中曾听说过这场激战,他也曾把这个抗日故事讲给村里的年轻人听:9月14日,关晃明带领运输队给中山县守军运送粮食,途经大岭村时,遭到敌机空袭,敌机一阵狂轰滥射,并投下大量杀伤弹和燃烧弹。运输队队员由于缺乏战地常识,顿时慌乱不堪。在这危急关头,关晃明不顾个人安危,一面沉着冷静地指挥救护队员疏散隐蔽,一面命令运输队队员卧倒,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队员分开隐蔽在村外的大水沟内。失去了目标的敌机,继续在低空盘旋侦察,气氛十分紧张。不料,一名沉不住气的队员突然冲出水沟向村边跑去,关晃明见状焦急万分,大声呼喊“快卧倒”。同时一跃而起,飞步冲到那名队员的身边,全力将其按倒在地。就在这时,几枚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待敌机飞走后,那名队员摇了摇压在他身上的关晃明,但年仅20岁的关晃明却再也没有起来。

关晃明牺牲的消息传至香港后,他的亲属及爱国人士、青年团体和学生组织十分悲痛惋惜。他们在孔圣堂为关晃明举行了1000多人的大型追悼会,到会的人们无不伤心落泪,全场啜泣声不绝。关晃明为国捐躯的精神激励着香港地区的抗日民众,全港再次掀起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高潮。

红色传承

大岭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大岭于明成化末年(1487年)由欧阳氏族人迁来在此建村,直至民国末年,那里已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港澳、海外的侨亲人数是本村居民数的两倍之多。大岭村人以欧阳姓为主,村里现有户籍人口500多户,99%都姓欧阳。欧阳氏族人时代源远流长,精英辈出。

大岭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彦武给记者翻看《中山大岭欧阳氏族谱》,他说,除了在大岭村牺牲的关晃明外,大岭村还有一位欧阳奋烈士,是大岭村人,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担任五桂山抗日游击队中队长,牺牲时年仅20岁,我们把他写进这本族谱中,把他的照片挂在村委会会议室的墙上,就是希望全村人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通过这种形式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努力。

走在大岭村内一条百米长小街上,欧阳彦武告诉记者,这就是有名的“庆余坊”小街,2008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将“庆余坊”小街列为中山十条名街之一,编入乡土教材第五册书中。“庆余坊”是大岭村人的骄傲。在这个不大的小街上,先后走出了中国四位外交官、6位博士、9位硕士、60多位学士。


“庆余坊”。

如今,红色精神、“洲叔”精神已经渗透到大岭人的骨子里,热心助人、迎难而上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多年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弘扬烈士的精神和斗志,借助城乡接合部的位置优势,经过几十年努力,交通状况得到改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今年57岁的欧阳彦武,1978年高中毕业后,曾靠种田、开士多店、到深圳打工、开餐厅等在全村率先走出了一条致富路。1982年,靠着勤劳的双手,他在村里较早建起了一幢二层小楼。因为头脑灵活,又有经商头脑,2007年,欧阳彦武开始担任村干部,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现在。

在红色精神的助推下,上世纪90年代,村里开始建工业区、厂房,吸引客商前来投资。现在仅出租厂房一项,村里年收益达800多万元。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汽车销售、年审、维修、二手车交易等已在大岭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大岭纸箱厂”“大岭汽车修配厂”曾是中山早期名震一时的乡镇企业。

欧阳彦武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主要去香港、澳门务工,九十年代,几乎家家都建起了小楼房。现在村里还有几百人在香港、澳门打工,70%的村民都有房子出租。村里提倡勤劳致富,不养懒人,村里设有就业奖励,女性超过40岁、男性超过45岁还坚持工作的,村里每月每人奖励200元。现在村里村民家庭平均年收入达20万元左右,80%的家庭都有小汽车。村里每位老人每年退休金加上分红超过2.5万元,每天外出悠闲喝早茶是村里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写照。


大岭村正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道两旁的墙绘展示了该村的民情风俗。

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岭村也不忘发展文化。该村成立了火炬区第一个乡级老人福利会,设立了大岭村老年人中心,使村里几百名老人有了另一个温暖而热闹的“家”。为了激励村中青少年勤奋学习,利用侨力资源,筹集基金,于1996年11月创建了火炬开发区第一个村级奖学基金会;2000年春开办大岭村文化室,编写设置了大岭村庆余坊“领事街”专栏和大岭村侨胞精英人物生平事迹专栏,文化室在每年重大节日都举办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比赛,大大地丰富了归侨、侨眷、港澳台属(占全村户数80%以上)和村民的文化生活。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欧阳彦武说,他快退休了,希望下一届村干部能引领全村人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乡村振兴图。在带领全村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最大程度地保留这个古村的原汁原味,让这一历史悠久的著名侨乡不致于在都市化之后失去太多的人情世故,依然是本地人及游子心目中温暖而永不忘怀的故乡。

新闻链接

退休教师欧阳洲:浓浓侨爱暖侨心

大岭村,当年那个因建村于大岭山北麓而得名的村庄,现今中山市的东西干道沿村而过,快速公交BRT站就在昔日村口。这里是中山最早都市化的村庄之一,现在的火炬开发区大岒村,已经很难与乡村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走进大岭村,长长的幽静街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合,村里风景优美,村落布局独特,传统建筑精美。散在村落中的泮水池、碉楼老屋、祠堂、百年大榕树等散发着悠悠的古香,作为中山著名的侨乡,这里的桑梓侨心在村内留下了种种难以磨灭的印记,构成独特的风光美景。


大岭村风景优美,村落布局独特,传统建筑精美。

“这是我们村里的一位退休教师叫欧阳洲,村里人都叫他‘洲叔’,几十年来,他义务为村里工作,为大岭村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岭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大岭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彦武指着墙上的照片告诉记者,欧阳洲是土生土长的大岭人,在中山读完中学后,到香港继续求学。作为一名爱国青年,1951年他毅然回国,投身家乡教育事业,先后在西桠、窈窕、张家边、濠头等小学担任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在历经三十年的教学工作后,于1980年退休。

就在欧阳洲办妥退休手续的第二天,大岭村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就到欧阳洲家中登门拜访,希望欧阳洲能给村侨联会帮帮忙。大岭村是著名侨乡,华侨众多,而且在政、商、学界都有不少著名人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要实施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大岭村有广泛的华侨资源。村干部提出“帮忙”村侨联工作,欧阳洲深知责任重大,为人热心肠的他满口答应。不料,这一帮就是30多年。

欧阳彦武介绍,“洲叔”先后担任了大岭村的侨联会副主席、主席,还兼任村老年人福利基金会会长、奖学基金会会长、欧阳氏族宗亲会会长等职务,在村子一天天走向经济繁荣、全面都市化的过程中,如何维护乡村原有的传统文化,弘扬尊老爱幼,延续乡梓侨情,这些都是“洲叔”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

欧阳彦武说,“洲叔”曾协助村委会落实侨房政策,妥善地为侨胞解决宅基地纠纷,为多位侨胞办理了房屋产权证。大岭村不少华侨都已背井离乡几十年,乡村间已无后人,但他们思乡念祖之情永在,当他们行动不便或无暇回乡扫墓之时,“洲叔”就代他们扫墓祭祖,修箿茔坟,代行儿孙之孝。对一些新移民家庭,“洲叔”常为他们探望留居村中生活的老人家,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问题,老人家病了,还代请医送药。“村里人都念‘洲叔’的好,他为村里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受到全村人和旅外侨胞的赞誉。可以说,大岭村的侨联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欧阳彦武说,“洲叔”四年前去世,当时村委会协助家属操办了他的后事,全村人都为他送别。直到“洲叔”离世前,他仍然关心着大岭村的发展,可以说,他为家乡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孙锐标
◆图+2/记者 缪晓剑
◆编辑:曾淑花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人都在“卷”英语,因为......
推荐 10139人浏览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