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⑩ 横门保卫战:打响中山抗日第一枪
栏目:首页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3-1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939年7月24日和9月7日,横门海岸发生了两场抗日阻击战,史称横门保卫战,在军民团结一心的奋起反抗中,两场战役都大获全胜,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人民抗日的斗志和信心,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自此拉开。

3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海工业园路口旁的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园中巍然屹立的横门保卫战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庄肃沉静,两旁守卫着它的,是一株株如列兵般整齐排列的青翠柏树。碑体背面,用红字清晰地记录了1939年两次横门保卫战的历史。

忆往事

中山抗日武装斗争序幕拉开

这一日,天气晴好,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内的市民或在草地上漫步,或在碑前的展示栏处流连。展示栏内,是用文字、图片、手绘图等形式描述的横门保卫战历史,再现了当时全民抗战的情形。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他们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的中山往事。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南、番、顺、三水、佛山、江门等地相继失守,只剩下中山一方“净土”。

但日军的铁蹄并未停歇,中山腹背受敌陷入险境。1939年春夏间,日军先后进犯中山南端的淇澳、唐家湾等,企图入侵中山,但均遭到中山抗日军民的顽强抵抗而未能得逞,日军遂将目标转向东西两面进犯中山县境。

横门岛又称马鞍岛,当时是横于横门水道口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同年7月上旬,日军出动400多兵力占据了该岛,并以此为基地开始实施入侵计划的落脚点,此后横门及周边一带再无宁日。

1939年7月24日,猖獗的日军出动了铁拖、汽艇,再以飞机、大炮加以掩护,开始侵犯横门沿岸,第一次横门保卫战自此打响。

当时驻横门前线的中山守备总队第三大队所属七、八、九中队布防横门一带,奋力抗击日军。在中共中山县委的领导下,“抗先”队员、“战时妇协”会员和集结队、乡警队、更夫队等1000多人奔赴前线与守军并肩作战。抗日军民与日军战斗七昼夜,收复了七坎、马鞍山、矮山及横门部分地域,将日军阻于第一道防线的横门口沿岸,直至30日16时,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仓皇登艇狼狈撤退。

这场战斗,日军伤亡近百人,一只运输艇撤退时触雷沉没。战事捷报传来,令中山县军民士气大振。

首次进攻受挫的日寇贼心不死,不到2个月的时间,再次纠集武装来犯。9月7日,日军出动1500多人,飞机10架,聚集了十倍于我的兵力,再犯横门。在横门海面部署浅水舰5艘、汽艇30余只,飞机2架,同时向横门口的芙蓉山、玻璃围、白米山、大尖峰、东利涌、珊洲等地发起猖狂的进攻。

横门海岸炮火连天,驻守在横门的中山守军对进犯的贼寇进行了英勇反击。

9月13日,敌兵千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犯三仙娘山。守军与之激战至下午3时,毙伤敌兵200余名,为横门作战以来最大之战果。

9月14日,敌军以1500余人再犯三仙娘阵地。中山守军苦战至下午2时,死伤至70人仍坚持战斗,并击落敌机一架。

9月15日起,守军分向珊洲、下旗山等敌军据点反攻,毙伤敌兵10余名,缴获无线电机一台。

9月20日,敌军出动1500人,以飞机10余架助战,进犯小隐、大环,继分三路犯江尾头。该线守军守备第九中队士兵在共产党员缪雨天的率领下奋勇抗战,击退敌兵4次冲锋,先后夺回大环、小隐、黎村、二洲等据点。日军失利后不敢恋战,留下一部分在大头王设营固守,大部分兵力撤回海上。

中山全县军民苦战14日,合力抗击来犯之敌,获得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胜利。

亲历战事的革命老同志欧初,当时正任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中山县队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总务部长,他肩负着组织输送弹药和抢救伤员的重任。“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空中敌机纷纷轰炸,地面炮火连天。我们都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是大家都不顾生死。”回忆起当时激烈的战况,欧初说横门保卫战打响了中山抗日的第一枪。

两次横门保卫战告捷,是中山人民同仇敌忾合力抗击日军侵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中山人民抗日斗志和信心的同时,也拉开了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

和平年代,山河已无恙,但历史值得铭记。

2006年,中共中山市委核定横门保卫战遗址为革命遗址,并定之为党史教育基地。2010年8月26日,横门保卫战遗址纪念碑揭幕。2019年2月1日,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正式揭牌,公园在横门保卫战遗址原纪念碑位置进行了重新修葺,将其拓展修建成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

它的落成使用,为党员干部提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课堂,为广大群众提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为吾辈建起了一座“精神”之园,在这里,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对烈士的缅怀,一遍遍接受精神的洗礼,实现精神的滋养与成长。

比今昔

一行白鹭两种意境,昔似烽烟今日如画

在距离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不到10公里处,是火炬开发区珊洲村的横门保卫战遗址。

记者走访这座红色村落时,正值早春时节,万物复苏,遗址前数株木棉花已经盛放,花色炽热鲜艳,朝气蓬勃。这处遗址保存着三栋完好的建筑,最高一栋是碉楼,曾用作军事防卫或瞭望之用。抬眼望去,碉楼外墙上的弹孔印仍清晰可见。这便是当年横门保卫战留下的痕迹。在两次横门保卫战中,珊洲都是战斗前沿的后勤保障区。当时,珊洲林间是否有白鹭腾飞,还一度被当成日军是否进攻的“烽烟”预警。

战火烽烟已是80多年前的历史,早已远离我们,现如今,曾经白鹭蹁跹的山间林地,已成了珊洲生态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繁花争艳,果挂枝头,一派春景欣欣向荣。与此同时,在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的资金支持下,珊洲村党支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红色遗址活化。

“我们对于横门保卫战遗址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活化设计方案,一期工程计划于今年7月1日之前完成。”珊洲村党支部书记林进财一面介绍,一面拿出一本厚厚的设计方案,只见方案里用概念图详细地展示了活化后的遗址模样。其中,活化改造后的碉楼将焕然一新,一层用于展示抗战时期的书信,二层用于展示抗战时期的武器,三层用于展示抗战时期的随身用品。“我们将用有限的资金,先做第一座碉楼及周边环境,力争做好一处是一处,整体布局,循序渐进。”林进财补充道。

横门保卫战遗址得以保留,离不开珊洲村经济腾飞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现如今,火炬区珊洲小村不再将农业作为经济来源,取而代之的是建工厂强工业。2020年,村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258.9万元,主要是物业和土地出租、管理费及其他收入,预计全额股民每人分配约4700元。此外,受益于鲤鱼坑工业园征地补差,十成股东每人分配61.8万元,村里忙活着建房子的人家一下子多了起来。

“有女勿嫁珊洲坑,石仔零丁路难行”,这首民谣唱的是珊洲村曾经的石仔路,而在如今,村内两条主干道都被倒上了沥青,铺平拓宽成了康庄大道,“路难行”已经成了过往,村党支部还带头改善人居环境,进行“三清理三治理”,村庄的美好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

珊洲村内民风淳朴,爱心之泉在涌流。一位从珊洲村走出去的企业老板林观雄不仅每年定期慰问村内孤寡老人,而且逢年过节还给每一位村民派红包。此外,2003年就来中山发展的湖南人、如今的珊洲村育英小学校长洪军早已把珊洲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不仅积极参加村里的工作,而且经常关心慰问村里老人,为退休老人捐钱捐物,出人出力。

谈思路

描绘秀美画卷 建设红色家乡

距离横门保卫战纪念公园十二公里左右的大环村里,有一座由村民自筹资金修建起来的“大环抗战英雄纪念亭”。

这座始建于1982年的六角亭,通体红色瓷砖,是该村村民为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英勇为国捐躯的乡民而建。纪念亭的牌匾“抗战英雄纪念亭”为欧初所题,纪念亭旁竖着的一块石碑,其上镌刻着横门保卫战中英烈们的抗敌事迹和抗战中牺牲烈士的简介。

现在,纪念亭周围已建成石鼓公园,公园入口整齐地一字排开八块颜色鲜红的展示碑,这是大环的党史教育长廊,每一块碑上记载着一位抗日英烈的名字、照片和生平事迹。8块展示碑上,分别介绍着革命者张鹏光,烈士黎民惠、黎源仔,抗战堡垒户许玉英、蔡玉霞、蔡杏珍,抗日爱国侨属黄棣彩等的英雄事迹,位居此列展示碑之首的,是时任中山县县长的张惠长。

1898年出生的张惠长是大环村人,青年时期被孙中山委派往美国接受航空科技知识培训。毕业后跟随孙中山筹建航空事业,于1918年初,出任孙中山在广州下设的航空处副处长。1931年趁蒋介石拘禁胡汉民于汤山时,张惠长厌倦了内战,发出了“空军人员誓不参加内战,不再为任何人的工具”的通电,并毅然返回家乡。

1937年,张惠长出任中山县县长,期间他与当时的中共地方武装一起联合组成中山守备队和中山抗先总队,并任总队长。因他坚决抗日的主张,才使中共发动组织的民众抗日救亡有了宽松的环境。1939年,一贯主张抗日的张惠长接受中共中山县委“联合抗日”的主张,担任中山县守备总队总队长和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总队长,是中共中山县委的主要统战对象,在横门保卫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惠长的旧居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与大环党群服务中心只有一墙之隔。这座历经风霜的老宅,已被丢空半个多世纪,当年的“精致”依稀可见。

“大环村建村已有600年的历史了。今年,我们正着手对村内进行文化复兴。”大环村党支部书记吕加明这样向记者描述着大环村的发展前景。

大环是革命的热土,抗战英雄纪念亭、抗日堡垒(碉楼)、东卡哨楼、大环自卫楼都是村内珍贵的红色资源,“我们将活化村内的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碉楼文化和民俗,打造环溪八景,发展村内的文旅事业。”吕加明抬手所指,正是石鼓公园对面一处正在翻修的老宅,“这里正在修建的是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红色纪念堂,成为小区内又一处党史教育基地。”据他介绍,同时被纳入活化内容的,还有大环村内留存至今的30多座碉楼。走入大环村,随便在哪条街道旁,都有一座外型巍然的碉楼守护着。它们曾被作为防盗之用,抗日战争时期,在对抗日军的进攻中,亦发挥着积极着作用。

“2020年到2023年里,小区特色精品村共申报项目66个,正在施工的有4个,准备施工的有12个。”临别时,吕加明信心饱满地说,随着各项目的稳步推进,相信在三年内,大环将建成为一个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精品村。

至此,我们对横门保卫战的探寻已告段落,这些红色村庄的后人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前人的“红色”精神,热火朝天地建设着自己的“红色”家乡,描绘着一幅幅秀美的乡村画卷。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鑫 闫莹莹
◆图/记者 闫莹莹 缪晓剑
◆编辑:汪佳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