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记者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中山的空气质量评价点(国家)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国控点)近期再增加1个,全市国控点已达到5个,今后中山市空气质量的监测将更加精准,促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据介绍,本次新增的为中山南区国控点,位于良都中学内行政楼五楼楼顶。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站点是一个面积约12平方米、高约5米的小房子,房顶是露天的空气采样装置和监控探头,房间内部有空气数据的监测仪器,外面围着一圈铁栅栏。
“国控点主要是对空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和气象参数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的监测,将分析出的数据提供给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空气质量好坏参考,其中监测因子包括:颗粒物(PM2.5,PM10),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山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工程师陈子林解释道,“房间内是几台主机和显示器,主要进行数据分析和上报。手工操作采样分析需时半天到一天,自动监测站每5分钟就可以输出即时的监测数据。”
“这些监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对于辅助环保决策,加强环境整治及日常巡查力度有着重要的意义。”陈子林介绍,目前中山市国控点已达5个,分别为张溪、华柏园、紫马岭南区和长江旅游区(背景站),此外还有小榄、民众、南朗、三乡4个省控点。
陈子林表示,密布的自动监测站点,像密布在城市上方的一张信息网,一遇到空气质量的波动就会发出预警,相应的大气应对措施也会迅速到位。
据了解,国控站点严防人为干扰监测数据,只有相关的维护和检查人员可以进入其中,站点周边实行了封闭管理。
“我们在数据平台上,看到哪个区域站点内的PM10偏高,就会立刻安排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查看。”陈子林介绍,引起这一异常的有时是工地扬尘污染,执法人员就会立刻督促工地实施覆盖、洒水降尘等措施。
据介绍,除日常管控外,涉VOCs、NOx、颗粒物排放的污染源企业也是重点管控对象,如发现监测数据有异常,便会严格要求管控区内企业严格遵守市的统一要求,有序调整生产时间,同时还会加强区域内高排放车辆管控,对工地施工、道路施工、工程车辆运输、烧焊、非道路移动机械运作等作业,也会严格按照总指挥办公室发布的污染天气应对要求实施,同时还会加强站点周边重点路段的洒水喷淋工作,保持地面湿润,减少道路扬尘。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肖欢欢
◆图+/记者 文波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张鹏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