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 (梅州) 等7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生效。
根据《方案》,中山综试区将充分发挥中山制造强市、外贸大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等优势,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核心、三基地、多产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体系,打造“跨境电商+中山智造”产业链,积极构建中山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增强跨境电子商务对促进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资料图 记者 文波 摄
建设“一核心三基地多产业”体系
《方案》指出,中山综试区“一核心”指以中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核心,结合口岸布局、海关监管资源、产业集聚基础等,支持民众镇、中心城区、火炬开发区、神湾镇、小榄镇等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集聚区。“三基地”指打造湾区“全球购”跨境零售进口分销基地、中山优品跨境电商出口集采基地和中山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多产业”指支持“中山美居、沙溪服装、古镇灯饰、小榄五金、东凤小家电、南头家电、火炬大健康”等优质制造产业带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壮大。
根据方案,我市将加快探索、实践,通过3年时间,形成与中山跨境电子商务业态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服务模式和政策支持体系,优化有利于中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快速集聚的通关营商环境,打造“跨境电商+中山智造”的区域特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化中山智造、传统外贸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优质项目,培育丰富跨境电子商务新兴业态。发挥中山制造强市、出口大市的优势,打造面向全球市场、辐射湾区城市的跨境电子商务轻工产品出口供货集采基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分销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基地。
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平台等六大体系
为实现打造“跨境电商+中山智造”的区域特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的目标,使中山综试区效益最大化,《方案》提出了建立六大体系的工作任务,包括信息共享体系、服务互联的线上线下融合平台体系、跨境电子商务智慧供应链体系、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体系、跨境电子商务风险防控体系、跨境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体系和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以线上线下融合平台体系为例,其建设包括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园区平台。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将按照“一点接入”的原则,为监管部门和企业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数据接口和接入流程,实现与海关、税务、外汇、公安、商务、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共享。同时集成在线通关、物流、退免税、支付、融资、风控、线上信息核查等多种功能,推进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一点接入、一站式服务、一平台汇总”。
建设线下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园区平台,将发挥中山保税物流中心的政策叠加辐射效应,打造跨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集聚示范区。推进神湾威高物流中心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通关查验场所配套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中山南部跨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区。鼓励优势产业园区升级建设成集通关、收结汇、退税、仓储、物流、金融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园区平台,吸引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等跨境电子商务上下游企业入驻。
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便利高效通关监管模式
根据《方案》,中山综试区将在跨境电子商务便利高效通关监管模式、适应跨境电商进出口的税收征管模式、外汇收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制度、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体系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等九大方面进行创新。
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便利高效通关监管模式的创新,包括推动风险分级差别化管理措施复制落地,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特征,探索 “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不同贸易方式互换”、“保税中转集拼”等监管方式提升通关系统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探索与跨境电子商务B2B特征相适应的通关制度和方式,建立跨境电子商务B2B的申报方式、申报标准,便利跨境电子商务B2B业务开展。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通讯员 马立群 唐勇义
◆图/记者 文波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