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摊经济”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放开“地摊经济”等于“一放了之”吗?地摊到底如何摆?如何建立和谐共赢的经济秩序?镇区干部、城管人员、商贩、市民如何看?
6月3日下午,由市文明委指导,市文明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坦洲镇人民政府主办,坦洲镇文明办承办的“文明城市大家谈”在坦洲创益文化园举办,主题聚焦“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等话题。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忠诚,坦洲镇党委书记邝伟东,市文明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及坦洲镇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贴膜专业户”:
2年摆摊赚了本钱正式开店
座谈嘉宾商贩代表苏先生10年前就摆过地摊,是贴膜专业户。当时在坦洲镇十四村每天平均收入一两百,他介绍,“摆摊挺辛苦的,也曾被城管收过摊,但象征性地收了一些。”
经过两年的摆摊,苏先生赚到一些本钱,就租了一个商铺“转型升级”了。这样的一段经历让苏先生既了解摊贩的辛苦,也理解城管人员的难处,也知道实体店铺经营者对摊贩的看法。
“从严管到放开,我觉得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量,但能放开这个口子,的确是给很多普通人一条谋生计的路子。”
城管执法人员:
有条件放开城市管理要更精细化
作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市城管局执法三科科长梁庆臻谈到四川成都的做法就是要坚持柔性执法和谨慎包容监管。在他看来,城市管理“七分靠服务,两分靠管理,一分靠执法”。
占道经营等暂时不列入文明城市创建考核范围,“也要让我们去探索实践新的服务和管理措施。”他认为,地摊经济要有条件地放开,比如分地段、分时段、有规范地放开,要在不影响环境、治安、消防、噪音,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有序放开,“如果造成了上述影响且屡教不改、群众投诉强烈的,依然会进行查处。”
坦洲镇
探索便民服务点计划建特色夜市
在坦洲镇副镇长何俊烨看来,从管到疏,这并非是180度大转弯,“坦洲前些年一直也在探索,陆续在村居里设立了5个便民服务点,共有200多个摊位,主要设立在工业区、市场附近,方便群众日常所需,其中有70多个用于农民销售农副产品。”在他看来,便民服务点一个是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另一个是的确也促进了就业。“但放开地摊经济应是有序放开,这个时候城市管理更不可缺位,坦洲镇会借鉴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坦洲镇计划在十四村打造特色夜市,在规定时段、规定地段,定时定岗定人,对摆摊业态有所选择,和周边商铺形成互补,互相带动,并配齐清洁、治安等人员,让地摊经济升级。
学者观点:
转变管理思路做好“放管服”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匡和平认为,城市管理执法者与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之间,长期以来是“猫抓老鼠”的关系,“从管理到开放,从堵到疏,其实意味着城市管理观念的改变。”匡和平谈到,要改变原来“一刀切”的做法,这也意味着需要用“绣花功夫”来做好服务和管理。
匡和平认为,政府要做好放管服,摊贩自身也要有“谁摆摊谁负责”的自觉性,遵守各类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共建和谐有序共赢的市场秩序。
市民声音:
摆摊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
现场观众中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也存有一些顾虑。“摆摊会不会占用消防通道?”“摆摊万一让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道路更堵怎么办?”“如何保证摆摊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卫生、噪音污染,蚊虫滋生,谁来管?”
面对观众的这些声音,各相关部门也纷纷现场回应,也给摆摊人员提个醒。消防部门回应,我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占用消防通道是违法行为,有权强行对占道物品进行清理,“万一因占道而妨碍救火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在道路通行上,交警表示,在划定便民服务点前,要综合考虑地段、时段,以及是否影响到车辆、行人通行,不得影响交通通行能力,给更多的市民带来不便。
对市民关心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回应,今后流动摊贩摆卖食品也要备案,从业人员要办理健康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要处理。
此外也有观众认为,地摊经济可以放开,但不能为了一部分人谋生计,而导致开实体店铺的另一部分人生计变差,放开“地摊经济”影响面广,涉及到方方面面,要综合考虑、实事求是、有规则放开。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图/赖玮彤
◆编辑:袁凤云
◆二审: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