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思乡礼盒,让中山学子破防:“我真的被家乡养得很好!”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颜子怡 通讯员 牛星炎 张燕鸿 发布:2025-10-0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0月9日,点开中山学子在网络上分享的关于“思乡礼盒”的真挚感言,会发现评论区不少人留言说“羡慕”。今年中秋节前夕,1500个“思乡礼盒”从中山跨越千山万水,给在异乡就读、工作的中山学子增添如亲人般的暖意,青年学子线上留言区更是被感言霸屏:

“我真的被中山养得很好!打开快递就收到了室友们羡慕的眼光!”

“作为中山在海外奋斗的青年,收到这份礼盒真的太感动了!这种被‘挂’在心上的感觉,让我在中山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了。”

今年中秋,“百万英才汇南粤,中山‘挂住’”青年人才主题活动的思乡礼盒诚意满满,每一枚月饼,每一份礼盒都是一颗饱含乡土之情的种子,种在了中山学子心中。

舌尖上的乡愁:
月饼里的城市密码

9月下旬,在2025“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中山)百校千企万岗秋季招聘活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聘会现场,就读于西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中山学子陈龙熙,专程从四川成都赶赴广西桂林,参与“雏鹰归巢”中山学子见面座谈会和秋季招聘会。

“我在四川成都读书,但一直想回中山工作。这次中山城建集团、中山公用集团都来了,肯定不能错过。”陈龙熙说道。

中山学子陈龙熙在桂林参加招聘会,并现场分享对中山“挂住”你活动的感想。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中山“挂住”青年人才主题活动启动于2020年,是中山共青团深入实施“雏鹰归巢”工程,吸引中山学子知乡爱乡返乡兴乡的品牌活动,深受广大青年人才欢迎,每逢中秋佳节中山学子翘首以待。六年来,中山共青团在人才节、中秋节等时间节点,累计寄出“思乡礼盒”9500份,直接服务青年人才9500人,覆盖全国各地超400所高校,以及香港、澳门高校的中山学子,关注量超过10万人次。

思乡礼盒中蕴藏着三重密码:第一重是味觉密码,是尝一口家乡月饼就涌上心头的“家”的味道,用舌尖上的记忆唤醒乡愁;第二重是政策密码,精心编辑的青年人才政策手册,是一本轻巧实用的“中山青年返乡发展指南”;第三重是机遇密码,内含中山“十大现代化产业集群”体系介绍和重点企业招聘信息,为青年提供职业发展平台。

“拆开礼盒那刻,泪真的忍不住。”“原来家乡一直记得我们这些在外的孩子。”收到礼盒的学子感慨,“这不仅仅是一盒月饼,更是家乡向我们抛出的橄榄枝。”

雏鹰归巢:
跨越山海的返乡之约

金秋九月,在广西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园里,团中山市委主办的“雏鹰归巢”中山学子见面座谈会吸引众多在校学生踊跃参与,见面座谈会详细介绍了中山市的发展规划和新“中山十大舰队”产业体系,让学子们对家乡的产业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雏鹰归巢”工程系列主题活动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学子与家乡。团中山市委通过组织企业进校园、学子回家乡的双向互动,让青年亲眼看见中山的发展变化,亲身体验中山的创新活力,积极构建“思乡、探乡、返乡”在外青年回乡返乡机制的重要举措,推动“离乡念乡,知乡爱乡,返乡建乡”浓厚氛围的形成。

中山寄给在外学子的“思乡礼盒”。通讯员供图

重庆邮电大学的张嘉嫣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位同学通过‘雏鹰归巢’参观本土企业后,毕业后就直接向该企业投了简历,现在已经成为其中一员。这就是活动最实实在在的成效。”

远在成都西华大学的陈龙熙,已经决定投出那份精心准备的简历。他说:“中山给我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机会,更是一种回家的感觉,一种家乡需要我去建设的使命感。”

这种双向奔赴的美好正在接续上演:青年向往一座城,一座城拥抱年轻人。中山用月饼这种最具中国情的味觉记忆,融合思乡礼盒这种最具“仪式感”的视觉冲击,演绎着新时代青年人才工作的创新举措——以温情引才,以事业留才,以乡情育才,让更多中山学子踏上回家的路,在家乡的热土上实现个人梦想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出门勿卡点!返程客流高峰到了
非原创 24690人浏览   2025-10-07
致中山市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原创 24276人浏览   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