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都玩过豆包吧?我们可以用豆包来检测英语的发音。现在,先将课本翻到14页,朗读一下。”近日下午课间,中山市第一中学丰山学部的老师办公室内,多位高二学子正围着英语教师莫炎芬,向他请教使用AI学习英语的方法。
在他的指导下,一名男生对着手机朗读课文,屏幕中AI应用“豆包”实时录入并评估着他的发音情况。莫炎芬老师微笑着鼓励道:“在学习英语时,我们可以利用AI创设语言环境,实现人机对话,及时反馈效果。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同学们连连点头。
莫炎芬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英语教师,这位被同学们亲切喊为“莫Sir”的老师,同时也是中山市第一中学的英语科组长、正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等。在从教20多年里,他曾教过的学生超过1500名。

“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教材。”莫炎芬擅长将英语学习与网络资源进行结合,早在2003年,他就成为广东省首批接受“互联网+英语教学”培训的教师。如今,他更是走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前沿。
在他的课堂上,AI不是遥远的技术概念,而是每个学生触手可及的学习伙伴。用来备课的平板电脑,就是他手中的“法宝”。他不仅常用“豆包”进行口语训练和作文批改,还常用AI进行文本改编、文字转语音和文章生成视频等。
一直以来,他不断创新,以跨教材、超越教材的视角,开发了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
“我认为,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激发兴趣的学习素材,就像厨师要找激发食欲的食材一样。”他告诉记者,因此,最新的时事新闻、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素材,都是他的教材。
同时,在他的课堂中,英语早已不是单纯的单词背诵与语法训练,而是成为学生探索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
“在学习英语时,我不希望学生总是在被动做题,而是让语言成为交流工具,真实场景中的使用非常重要。”因此,他创设了“用英语做事”的情景,实现“用中学”。他的作业丰富有趣,例如“如果你要去英国旅行6天,如何做好行程攻略和预算?”“刚刚观看完九三阅兵的他国总统来到了中山,你会带他去哪里?为什么?”等。他还引导同学们将英文融入生活中,用英语解说做菜过程;甚至他将破壁机搬进教室,让学生边做奶昔边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单词编生活中的故事等。
这种教学理念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经常会将最新的英语新闻,作为我们的学习素材,让我们不仅学到了英语,更学会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看世界的角度。”他的学生邓睿齐说,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进步快。
创新的教学方法令他多年来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突出。其中,今年他所教班级平均分超过135分,140分以上的学生有10多人。由于教学效果突出,他曾先后多次获得中山市的教学质量奖、中山市优秀教师等。
此外,这位有趣的教师,还热衷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他不仅学习传统武术等文化精髓,更致力于开发传统文化英语课程,让同学们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借助AI,他将艰深的传统文化文本转化为适合高中生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英语探索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等。
而他带来的改变,不止于中山的课堂。2023年,他还被选派至贵州六盘水支教一年,
新颖的教法显著地提升当地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学习信心。
从20多年前以半年工资购买第一台电脑,到如今成为人工智能教学的推广者;从本地课堂到西部支教,这位教师始终坚信:“未来社会的关键,不只体现在教师自身的水平高低,更体现在老师使用人工智能水平的高低。”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正以一种更开放、更灵活的方式拥抱英语学习。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累并快乐的职业,这么多年来,坚持每天从海量信息里筛选上课素材,有时候的确会感到有点累,但是教学相长,教学也让我不断成长。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助力学生圆梦是很快乐的。”他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