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连日来,中山市持续遭受高温炙烤,气象部门多次发出高温预警。酷热难耐的天气下,一群户外工作者依然坚守在岗位的一线,用汗水书写着对工作的执着与对家庭的担当。即日起,中山日报、中山+推出“高温下的奋斗者”栏目,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奋斗心声,致敬他们“热辣滚烫”的努力与奋斗。
7月的中山,骄阳似火,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户外温度逼近37℃。7月17日上午10点半,中山市工业技术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影穿梭,幕墙安装工人陈红友正蹲在矮层脚手架上,细致地进行打胶密封的收尾工作。
炎炎烈日下,陈红友的后背被汗水浸湿大片,汗珠顺着他的安全帽边缘不断滴落,在滚烫的金属架上瞬间蒸发。“习惯了,也不觉得热得不行。”陈红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光。
陈红友今年41岁,来自河南安阳,从事建筑行业近20年了。两年前,他跟着中建四局进入中山这个项目,负责玻璃幕墙的安装,因为工龄长、技术娴熟,他带领着整个安装团队。“玻璃幕墙安装看上去简单,但其实工序还挺复杂的,也很考验手艺。”他介绍,玻璃安装之前要预留埋板,然后再安装包含立柱和横梁的龙骨,玻璃安装的时候又要做层间封堵等诸多密封降噪工序,以达到工程标准。幕墙安装的精度和平整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外观效果和安全性。“别看咱只是建筑工人,也是经过理论学习和技术积累的,要精确地调整每一块玻璃的角度,打好每一道密封胶。虽然天气热,这些工艺还是马虎不得。”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高温,陈红友和工友们也自动调整了上下班时间,早上比以往早点,中午休息时间延长,下午放工时间推后一点。平时干活的时候,也尽量跟着阴凉走,“比如,上午在大楼西边干活,下午在东边干活,尽量找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陈红友笑言,这是在劳动中摸索出来的智慧。和老一辈建筑人相比,陈红友和工友们对中暑是比较警惕的,常备消暑品在身上,有时候也配备带风扇的服装,互相提醒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休息,对“中暑”“热射病”的科普知识都熟记在心。

经过两年多的辛劳,陈红友和伙伴们如今忙着为项目最后一栋大楼收尾,预计整个项目下月实现提前交付。放眼望去,即将完工的中山市工业技术中心园区内,现代化办公大楼有序排列,绿树红叶环绕道路,整个园区释放出崭新的活力。此情此景,和陈红友刚刚到来时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望身后的栋栋大楼,陈红友的音量忽然提高,他的成就感来源于此,“这些漂亮的大楼就是我的作品!”
“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作为广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重要载体,定位是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于一体的高端科创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项目展板上的这句话,陈红友理解得并不确切,他并不清楚,这个项目将对中山产生怎样的影响,但他望着整个园区,就是有十足的自豪感,“哪怕以后从外面经过,肯定会说一句,那些漂亮的大楼是我们盖的。”

日复一日的户外工作虽然习惯,却依然辛苦。在陈红友老家,妻子和一双儿女驻守,他一年回家的次数不多,平时只能通过视频通话看看家人,“最近孩子都放假了,我觉得累了,就看看他们。”每当看到家人的脸庞时,他便又重新有了工作的动力。
在中山,有无数像陈红友一样的建设者,他们用汗水为钢铁森林披上光影的外衣,用坚守塑造着城市的天际线。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但他们的付出值得被看见、被尊重。高温仍在继续,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铸造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城市。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