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终于拿到了赔偿款和司法救助金,我已经好久没听到妈妈爽朗的笑声了。”近日,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驻香港部队现役军人小刘总算能安心在部队服役了,一场跨越五年的执行困局自此画上圆满句号。这是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中山一区检)通过军地一体协同,成功破解工伤赔偿案执行难题的生动案例。案件的成功解决,不仅为小刘的家庭带来了久违的安宁,也彰显了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为更多军人家庭撑起了一片法治晴空。

血汗钱悬置五年
四地检察官联手破局
2020年,现役军人小刘的母亲匡某在中山市某餐饮公司工作时,摔伤了右手,经鉴定,匡某的伤情为十级伤残。2021年4月,中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中山市某餐饮公司支付匡某工伤待遇差额共70935.2元。2021年8月,匡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在执行环节,法院却发现该企业无财产可供执行,于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5年来,这笔迟迟没有实际执行的赔偿款,成为了一家人的心病。无奈之下,小刘只能向所在部队反映相关情况。
2024年底,中山一区检通过广州军事检察院、中山市人民检察院收到了驻香港部队军事检察院移交的线索。承办检察官张颖突破常规办案模式,直击案件核心——被执行企业虽已吊销,但通过面对面、电话等方式,多次对其原法定代表人、股东朱某摆事实、讲法律、析利弊,最终朱某的态度从分文不赔转变为愿意由个人支付3.5万元赔偿款。
为化解当事人诉累,中山一区检与广州军事检察院、长沙军事检察院和驻香港部队军事检察院联合赴湖南耒阳匡某家中实地走访,一方面,结合案件现状、执行可能性等客观情况,对匡某开展释法说理,了解其和解意愿。另一方面,通过现场询问、与村委会座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匡某家庭情况和生活状况。
匡某激动地表示:“只要能尽快拿到钱,缓解我的燃眉之急,我愿意和解。”3天后,匡某和朱某达成执行和解书面协议,朱某当场支付人民币3.5万元。同时,承办检察官张颖联系法院执行法官,跟进执行措施的解除及后续相关工作。
司法救助+多元帮扶
织密军人军属保障网
案子虽然办结了,但匡某因伤丧失劳动能力,家中主要劳动力又远在香港服役,家庭经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考虑到匡某的实际困难,军地检察机关与湖南省耒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联席会议,商定由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与民政部门、镇村紧密联系,在匡某符合救助政策条件的前提下依法开展救助,并适时开展入户慰问,关心问候其生活近况,持续传递对军属的关怀。

与此同时,中山一区检经前期调查了解到,匡某因案导致肢体残疾,生活困难,符合司法救助的条件,且其系现役军人家属,遂依法为军人军属开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依法优先办理军人军属的司法救助申请,并于2025年1月为匡某发放了人民币2万元的司法救助金。经多方共同努力,匡某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匡某和她丈夫时的情景,那时两个老人的脸就像冬日的阴天一样,让人感觉压抑、沉闷。”张颖感叹,如今,老人脸上的阴霾早已被法治的阳光驱散,她感到十分欣慰。
执行监督不是终点,而是权益保障的重要一环。中山一区检负责人表示,该院将持续完善“执行监督+司法救助+军地联动”机制,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最可爱的人安心卫国戍边。
编辑 陈雪琴 二审朱晖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