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政事·一周丨深化合作扩大湾区“朋友圈”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蔚然 发布:2025-04-07

 深化湾区合作 
 助推经济发展 

3月31日,市委书记郭文海率中山代表团访问澳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澳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拓展深化澳门中山合作发展,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会见中山代表团一行。

市委书记郭文海(左三)率中山代表团访问澳门。记者 夏升权 摄

此次会晤不仅巩固了两地间的友谊,更为未来合作指明了方向。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构建“一小时生活圈”,中山与澳门如何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全面推动经济贸易、生物医药、文化旅游、高新科技和高等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成为此次会晤的重点议题。

相信澳门在中医药国际化研发上的经验与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结合,可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中山制造业基础与澳门旅游服务业优势的联动,也将为大湾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康方生物的研发实验室。记者 王云 摄

事实上,在访问澳门前夕,中山本土企业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全国两会上获政协委员赵宏称赞: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产品名“依达方”),在与全球畅销抗癌药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产品名“可瑞达”)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展现了中山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

对外拓展合作空间的同时,中山对内持续夯实产业根基。4月3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到火炬高新区走访调研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发展情况,倾听发展诉求、意见建议。他强调,要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靠前服务、排忧解难,全力打造让企业家更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政企同心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市委书记郭文海到火炬高新区走访调研企业。记者 夏升权 摄

相关链接>>>

郭文海率中山代表团访问澳门: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深度合作

自研新药击败全球抗癌“药王”!揭秘康方生物背后的中山基因

郭文海到火炬高新区走访调研企业

 筑牢安全防线 
 涵养文明新风 

春和景明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里,中山市以“安全为基、服务为要”,织密民生保障网络,让清明祭扫更显文明有序,假日出行更具人文温度。

4月4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到市公安局、五桂山街道,检查清明假期安全稳定和森林防火工作,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

4月4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到市公安局、五桂山街道,检查清明假期安全稳定和森林防火工作。记者 夏升权 摄

作为清明祭扫的主阵地,中山市福荫园公墓在正清日迎来7.15万名群众。面对人流高峰,市福荫园公墓的管理运营方中山市城建集团提前部署,联合火炬高新区、公安交警、民政部门等,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清明祭扫活动平稳有序。

作为清明祭扫的主阵地,中山市福荫园公墓在正清日迎来7.15万名群众。记者 王云 摄

来自东区街道的市民黄先生不由得感叹:“从兴中体育馆东上车,乘坐福荫园接驳专线,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墓园。”

祭扫人流与出游车流叠加,让深中通道在清明节当天创下17.84万辆次的通行纪录。为应对这一挑战,深中通道与深圳、中山、广州三地交警部门、相邻路段建立起多方联勤联动机制,并在东、西人工岛和中山马鞍岛设置多个备勤点,路政、交警、消防、急救单位进驻一线,通过路网调度中心进行中枢调度,实现“三岛联动”保安全畅通。

东、西人工岛和中山马鞍岛设置多个备勤点。通讯员提供

在整个清明假期,中山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紧绷安全这根弦,确保节日期间的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无论是祭扫活动还是道路交通,都做到了有序、安全、和谐,让广大市民度过了一个平安、文明的清明节。

市民游客在三乡镇的草莓园采摘游玩。记者 林燕英 摄

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中山的春日经济也悄然升温。南朗崖口村的千亩稻田旁,港澳家庭带着孩子体验插秧农事;三乡镇雍陌村青石板街上,身着汉服的游客与清明茶市相映成趣;五桂山街道桂南村,村民们支起帐篷,摆开小摊,售卖着各式本土美食……市民游客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尽享春日美好时光,绘就了一幅“平安清明”与“活力乡村”交融的生动图景。

相关链接>>>

清明假期首日,郭文海检查安全稳定和森林防火工作

文明祭扫分外“清明”!逾7万人次正清日到中山市福荫园公墓祭拜

传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热情!中山多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吃美食、逛果园!清明假期首日,中山“乡村游”人气旺

17.84万辆!深中通道单日车流再创新高

 重塑水乡风貌 
 涵养绿美中山 

春日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中山治水的决心。在中山各个镇街,一场以水为笔、以行动为墨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小榄镇新胜村,蚬沙涌支涌的蜕变令人耳目一新。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的榕树垂下绿丝绦,三角梅在风中摇曳生姿。沿着新修的河岸护栏漫步,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亲水步道,远处小桥流水与白墙灰瓦的民居相映成趣,岭南水乡的韵味扑面而来。“之前河涌臭不可闻,河道里垃圾遍地。现在水清了,生活环境好了,人也精神了。”村民吴铨坤的话,道出了治水带来的真切改变。

治理过后的小榄镇蚬沙涌。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在横栏镇,治水重塑了人与水的关系,更点亮了水乡人对美好家园的期待。在采访过程中,所有受访者不约而同提到“信任”。这种信任,让贴边涌的大众早餐店从门可罗雀到座无虚席,让养殖户主动拆除违建,让曾经避之不及的河涌变成了休闲步道。

治理过后的横栏镇横东村河道。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当然,水脉的焕新,离不开治水人的匠心与坚守。在南头镇,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的聂文义已驻扎3年。他带领团队负责45条河涌治理工程,如同织就一张精密的水网。寒来暑往,这支队伍用脚步丈量每一条河涌,用技术破解污水直排难题。

“经历3年的全力攻坚,河涌的水变清了,居民的笑容变多了,能参与这样的惠民工程,我们非常自豪。”聂文义望着焕然一新的北帝涌,感慨万千。

治理过后的南头镇北帝涌河水清澈。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从“避之不及”到“亲水而居”,中山的治水实践正勾勒出生态与人文交织的新图景。当碧波重新拥抱村庄,当白鹭再度栖息湿地,人们发现,流淌了千百年的岭南水脉,正在新时代的治水智慧中焕发新生。这不仅是河涌的蜕变,更是一座城市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而中山治水人的脚步,仍在继续——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滴清流的背后,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相关链接>>>

碧波和市民的好心情一起回来了,小榄治水显成效 | 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

中山横栏:从“避之不及”到“亲水而居”|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

中山阜沙镇:群众满意就是治水最好的 “答卷” | 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

黄圃镇石军村:碧水抱村流 古韵焕生机 | 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

南头镇:众志成城!“黑臭河”蝶变“绿绸带” | 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

 

栏目策划:吴森林 黄凡 查九星
本期整理/点评:王蔚然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2234人浏览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