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逐渐渗透到千行百业。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如何“接招”AI,培养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3月6日,记者从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山中专”)获悉,该校去年9月已在部分专业试点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目前覆盖近千名学生。
该校党委书记龙卫平透露,学校计划将这一课程推广至所有专业,并将在今年秋季增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为中山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创新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AI技术热情
3月6日上午,该校科技楼3楼的电教室内,信息技术部教师邓丽强正为2023级网络技术班的学生讲授人工智能通识课。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脑前,按照老师的指导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练习AI图片制作。

AI通识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邓丽强老师告诉记者,课程涵盖AI基础认知、AI工具实操、AI+专业拓展以及AI伦理安全四大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AI工具应用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本学期,该课程进一步扩展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专业。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邓丽强还着手编写了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并构建了AI专题学习网站,通过自主开发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接入包括Deepseek等大模型的各类AI工具。“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课间课后也可以学。”邓丽强说道。

学生们对这门课程反响热烈。2023网络1班的翁韵琳说,这门课每周五节,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使用DeepSeek生成网站文案的技能,以及运用AI绘图工具生成网站图片素材的能力。
学习中,她也遇到过操作不熟练的困难。“老师开发的AI专题网站和教学平台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翁韵琳说,她还参加了“AI创意设计”技能竞赛,“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AI工具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各专业教师积极探索AI教学新模式
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山中专认识到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升AI应用能力。为此,学校已连续举办3期AI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AI应用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同时,各专业的教师也在积极探索结合AI技术的新教学模式。

黎嘉明是物联网专业的老师,也是北斗星物联网创新工作室的成员。3月6日,在新实训楼3楼,他指着电脑上的监测系统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师生将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自主创作开发的智慧粮仓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和多数据融合分析算法,实现异常情况精确识别,目前已在黄圃镇的顺兴粮食加工厂投入使用,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
据介绍,该工作室由30名师生组成,以人工智能嵌入人才发展全链条为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协同创新。学生们在课堂上汲取知识,同时在大赛中锤炼技能,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在2024年粤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中,他们获得了创意制造高中(中职)组的一等奖。学生李江涛满怀激情地表示:“科创比赛不仅提升了我们的AI理论水平,更激发了我们的实践热情。期待在工作室的引领下,完成更多有意思的项目,为社会贡献力量。”

此外,学校会计专业也引入了华为RPA数字机器人,将真实的业务场景融入教学,学生通过项目实操,提升编程、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并在大湾区专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信息技术部“网页设计”课程的老师则让学生用AI生成网页图片素材,在掌握基础代码后,鼓励学生用AI生成代码。“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接触最新技术,提升学习兴趣。”信息技术部主任舒荣表示。
学校负责人:
将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
在中山中专党委书记龙卫平看来,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未来社会需要大量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透露:“学校正稳步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从试点走向全面开设,以适应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需求。”

龙卫平进一步表示,学校在下半年的招生计划中,将增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同时还将优化课程体系,不仅在专业课程中增加AI通识课和机器学习基础课,更将对现有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数字创意、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中,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所学与未来岗位需求紧密相连。
此外,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龙卫平说,学校将利用AI技术进行教学分析与评价,开设虚拟仿真教学和VR教学,让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同频,更加精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将倾力打造AI数字教学平台和AI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教育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 如同炒菜,你要炒好一手菜,光有方法不行,最终还要不断练习。”因此,学校需要打破过去强调智育、忽视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模式,教学生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提升其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
编辑 杨健 二审 王帆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