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山召开,东区朗晴小学成为第五批广东省校(园)本教研基地授牌学校之一。

东区朗晴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黄志煊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余奇手中接过牌匾。通讯员 江琳琳 摄
会议主题聚焦“基于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来自教育领域的省市专家、领导及联合学校负责人、教师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为项目开展进行论证和献计。
创新将“德性赋能”和“数智聚力”结合开发课程
会上,项目主持人、东区朗晴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黄志煊宣读论证方案。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和东区朗晴小学共同承担,聚焦“基于五育并举的校本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致力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以东区朗晴小学为核心学校,凝聚了中山市、潮州市及惠州市三地共十三所联合校共同参与。
该项目旨在构建全面优质的个性化“五育并举”课程目标体系,培养具备朗晴心、健康体、智慧脑、世界眼、家国情的新时代学子。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创新将“德性赋能”和“数智聚力”结合开发课程,抓住教育本质与新质问题,既注重品德培养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教育质量。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多模态教学课程,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人机协同,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新活力。
教育领域专家为项目论证献计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党总支部书记周锦连建议,在课程开发建构时,可以让各联合学校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中山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特色等进行系统构建,增强课程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广东省实验中学云城校区校长柯中明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关注所有联合学校的生源水平差异、现有特色课程资源等,注重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多元化,为课程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培训部主任左璜认为项目论证内容详尽,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操路径。她建议所有参与项目的联合学校都要深入思考和规划行动,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核心,实现学校的整体变革。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吴祥明指出,中山市基础教育有优势,东区朗晴小学作为广东省校本教研基地校,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德性赋能”和“数智聚力”扎实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预期成果及成效上进一步物化提炼。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余奇高度认可项目的整体规划,同时提出项目要密切关注教育政策动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的内涵、实施方法及路径。此外,他鼓励朗晴小学加强与联合学校的合作交流,形成区域教育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基础教育校本教研的发展。
助力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针对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项目市级主持人、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梁雪菊表示,将认真梳理专家建议,深入研究并融入项目方案中。未来三年,项目组将致力于校本课程建设和实践研究,细化目标、构建内容、规划实施指南,并探索评价量规,确保项目达到预期,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东区朗晴小学在教育领域成绩斐然,自办学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市政府质量奖”“全国数字教育示范校”“广东省艺术特色校”“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学校”等40多项荣誉。这些成绩是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有力证明,也为此次校本教研基地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全体联合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定能取得丰硕成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