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黄圃人民医院 产科成功救治一例胎母输血综合征病患,展现了该院产科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大抢救,从孕妇入院不经意的一句话,到医生火眼金睛识别病情,再到紧急手术后母婴平安,仅用时12分钟。
除夕前夕的紧急警报
胎心监测发现罕见致命信号
腊月二十八,当千家万户正沉浸在团圆喜庆的氛围中时,黄圃人民医院的产科却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一名妊娠36+周的孕妇,入院跟接诊黎凤莲医生提了一句:最近两天好像宝宝动得少一点。黎医生一听,赶紧进行胎心监测,这下不得了,胎监上赫然出现“正弦波”——这一罕见却致命的信号,意味着胎儿正面临严重缺氧,生命危在旦夕!
医护团队秒级响应
12分钟生死时速诞下婴儿
二线梁梅珍医生一看胎监,精准识别险情,马上呼叫急危重孕产妇急救团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绿色通道秒级开启,医护们急忙推着车床上的孕妇冲向手术室,麻醉科、手术室、儿科多学科联动。从决定手术到剖宫产胎儿娩出仅用12分钟,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每个环节都精准如机械齿轮咬合。
手术室里,早已等候在旁的儿科医生接过面色苍白的宝宝,迅速展开新生儿复苏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紧张有序的急救后,新生儿发出了有力的哭声,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与此同时,产科医生们也在争分夺秒地处理产妇的伤口,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防止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不久,产妇和新生儿的检验项目出了结果,新生儿血红蛋白仅仅38.0g/L,产妇甲胎蛋白高达4316IU/mL (参考区间0-5.8),这两个检验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诊断:胎母输血综合征!
教科书级抢救
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
胎母输血综合征发生率不足1%,识别难度极高,对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决断力堪称极限考验。正是产科团队对“正弦波”这一特殊胎监图形的敏锐捕捉,才让这场悄无声息的“生命失窃案”被及时截停。
“每一秒都是宝宝的脑细胞在流失,我们必须跑得比时间更快,让缺氧宝宝尽快脱离险境!”产科庄晖主任如是说。这场教科书级的抢救,展现了现代产科医学的三大精髓:火眼金睛:从纷杂数据中及时有效捕捉死亡信号;雷霆行动:多学科协作的极致效率;仁心守护:对两个生命的双重责任担当。
经过精心救治,产妇恢复良好出院,宝宝通过输血治疗后,顺利和家人团聚。在这个阖家团圆的年关,白衣战士们用专业与热情,让又一个的家庭获得团圆美满。

揭秘“寂静杀手”:
胎母输血综合征
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指因某种原因胎儿血液通过胎盘时发生出血,其血液通过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胎儿贫血或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组征候群。由于其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在产前不易作出诊断,围产儿病死率达 33%-50%。
大量FMH尚未有明确定义,有学者以胎母输血超过150ml为标准,也有学者以80ml为标准。根据定义标准不同,其发生率在1/1000-1/3000。胎母输血的病因不很清楚,其发生常与产前出血、腹部创伤、胎盘血管畸形、胎盘早剥、羊膜腔或脐带穿刺、外倒转术等有关,而大部分的胎母输血则病因不明。
FMH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胎儿失血的速度和失血量,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出血可造成胎儿严重贫血、宫内缺氧,甚至死胎。FMH在产前可表现为: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心监护异常(胎心基线低,短期变异减少,胎动时无加速,出现晚期减速或典型的正弦曲线),B超可发现胎儿水肿、肝脏肿大。产后新生儿则表现为严重贫血,皮肤苍白不能用苍白窒息解释。
诊断明确后尽早治疗,根据胎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
定期产检、胎心监护、胎动计数是发现异常的关键,孕晚期出现的胎动减少或者消失,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信任专业,便是守护生命最好的方式。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