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陈艺文母校欢迎您!”坐落于中山二路、于1986年开始办学的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门入门处总能看到这一行显眼的文字。而再往远处看去,学校田径场上“今日体校生,明天奥运星”的标语,格外醒目。
从苏炳添的“横空出世”到杭州亚运会的6金佳绩,从卢裕富等大批世界冠军运动员到李杰强等多位奥运参赛选手,中山体校可谓是一所冠军学校,冠军基因根植于整个学校的发展。
作为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黄建锋总是时刻关心学校的发展,并直面学校的“痛点”问题和难题,不断改进管理机制,探索多元化体校建设发展路径。
体校人才培养日益规范化
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校长,我请您吃老干妈。”“饭堂我们只要求把肉做好。”“校长您是怎么来的?”……在宿舍楼下或教学楼前,黄建锋总被一群来自跳水队、体操队、举重队、自行车队的小朋友们围着,孩子们七嘴八舌,或讲述自己的新鲜事,或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调皮“提要求”。

伴随着孩子们的笑声,黄建锋洋溢着笑容,耐心和学生们聊天。
衣领整洁,精神抖擞,军人出身的黄建锋做事雷厉风行,勤勉务实,对体校充满深情。他总是时刻关心体校学生,每天,他都会巡宿舍,了解后勤服务是否到位等。
“我把体校当成了家,每天要巡一巡宿舍,看看学生水龙头修了没有,宿舍卫生情况怎么样,孩子们最近心情如何,对于学生,我们要时刻关心着。”在学校的会议上,黄建锋总是叮嘱着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等。
而对于体校学子们的运动生涯发展,黄建锋通过树“标兵”、学“标兵”、赶“标兵”,鼓励运动员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增强“永争第一”的信念和决心。

2024年,中山籍跳水运动员陈艺文在巴黎奥运会勇夺两枚金牌,实现中山体育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全校师生在校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央视现场连线进行采访,现场气氛热烈。
在这样的场景下,“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志向,深深根植在每一名运动员心中,现场成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陈艺文夺冠,实现了历代中山体育人的夙愿!”赛后,黄建锋感慨道,他希望,体校的学子们都能向优秀运动员学习,创下最好的运动成绩,为国争光。
近年来,为了培养更多学子成为“冠军”,黄建锋致力于将体校打造成为“冠军校园”,鼓励学子们勇往直前,争做第一,并让每名教职员工明白体育人的目标任务。
在冠军培养的顶层设计上,黄建锋不断改进冠军培养机制,规范选材标准、实现精准选材。其中,为解决选材单一问题,黄建锋主动出击,创新选材举措,与中山各镇街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并在2024年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16个运动项目教练员,全覆盖深入全市23个镇街、172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精心选拔优秀运动员苗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拉网选苗”,580余名体育特长生进入测试阶段,其中150名运动员经筛选后进入体校,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试训,更多优秀苗子、“潜力股”因此被发现。这也是近年来该校最大规模的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活动。
与此同时,黄建锋通过打造“五位一体”即涵盖“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的训练体系,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助力他们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近年来,在黄建锋的带领下,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日益规范化,成绩出色。其中,在输送的运动员中,梁锐基在2024年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中蝉联150CM大奖赛冠军,成为首位成功卫冕该项赛事的中国骑手;刘露在2024年全国柔道冠军赛70公斤级比赛中夺冠;彭圣伟、苏志炜在2024年击剑青年世界杯中代表中国队夺得男子重剑团体赛冠军……
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代表队还获得2024年省锦标赛自行车项目团体总分第一,武术散打和套路项目分别获得团体总分第二,乒乓球项目成绩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
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争创“全省一流,全国先进”体校
在工作中,黄建锋发现,由于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子们平时专注于专项训练,国标体测成绩反而不够理想,全面发展的运动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破解难题,黄建锋要求学校各部门协调落实,推进学子的国标体测成绩不断提升。为此,学校教务处统筹组织国标体测工作,训练处发动教练落实学生日常训练和筛查薄弱项目,开展针对性训练,德育处发动班主任进行学生思想动员,总务处根据训练需要及时增设引体向上等器材。
经过多部门合力与全体师生持续的努力,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以优良率92.5%的成绩递交了2024年体测答卷。
此外,黄建锋注重管理体制、后勤服务、运动康复、心理健康等方面一盘棋谋划,一股劲落实。他盯紧学校饭堂的学生营养配餐和服务质量,建立宿舍医生24小时值班制度,为学生做好健康服务。
目前,全国体校改革号角已经吹响,在创建新型体校的关键期,黄建锋特别注重完善和改进学校现有训练体系。
在学校的教练员例会上,他强调全体教练员与时俱进,优化资源配置,注重运动员心理调节,用科学的方法辅助专项训练,并在引进智能化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更加精细分析技术指标,在大数据的视野下指导运动员高水平训练。
他也非常重视运动员高校输送,积极谋划探索与各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合作,解决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由于地处老城区,面积狭小、校舍陈旧、设施老化,始建于1986年的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逐渐难以满足日常教学训练需要,为此,中山也将建设新的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新的学校拟迁建到南区街道,项目占地281亩,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黄建锋表示,对于即将建设的新体校的未来发展,学校充满信心,“我们将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使命,不断深化改革,拓宽办学思路,擦亮‘冠军摇篮’这个金字招牌,努力办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体校。”
编辑 王帆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