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南头镇侨联联合南头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香山少年驿站北帝社区站等单位举办的“非遗系侨心,南头续乡情”征文颁奖仪式在南头镇将军小学举行。
“非遗系侨心,南头续乡情”征文颁奖仪式。
自7月份启动以来,活动累计收到投稿2146篇。经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14名、二等奖429名、三等奖643名。根据各学校组织情况,南头镇三鑫学校、升辉小学、中心小学获评“优秀组织奖”。
获奖作品中,小作者们以细腻的笔触和童趣的视角,将非遗文化化作动人的篇章。文字里既有竞速的呐喊,也有花灯的静美;既有炽热的生命律动,也有传承的乡愁深情。
在古老水道上,五人飞艇如离弦之箭,划破水面的寂静,将团结与奋斗镌刻成壮丽的诗行;在北帝庙前,灯火流光溢彩,映照着温柔的岁月,将历史与乡情编织成一场温暖的酒宴。让我们翻开这一篇篇佳作,一起去触摸那流淌在南头非遗文化中的情感脉搏吧!
漫话南头灯酒文化
南头镇华晖学校 六年级(1)班 李家羽
精品城镇,美丽南头。说起南头,就不能不提南头的“花灯酒会”,它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2010年7月,“南头灯酒习俗”入选中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入选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南头镇北帝社区被评为2023年中山市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每年正月十六的晚上,北帝社区都会隆重举办慈善灯酒会,作为一个居住在南头北帝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我为养育我的这一方水土感到骄傲自豪。
听村中老人相传,历史上,迁居至南头的村民,他们大多以种地和捕鱼为生。为祈求风调雨顺,他们在清朝时建起了北帝庙祈福,北帝社区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也从1921年起,南头每年都举办灯酒宴。到后来,南头灯酒习俗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的灯酒宴都要开数百上千席,最高峰时曾达4000多席!“三月三,北帝诞,逛庙会,把戏看。”每年的正月起,南头镇的50多座庙社都相继举行灯酒会。作为南头镇最大的庙宇之一,已经有着长达100多年的北帝庙慈善灯酒会无疑是最热闹红火的。很多海内外乡亲无论多忙碌,都会自发回到北帝参加灯酒会。可以说,慈善灯酒会已经成了南头人民与海内外乡亲链接的情感纽带!
今年的2月25日晚上,我还有幸亲眼目睹了一次北帝的慈善灯酒会呢。虽然我没能坐上宴席,但现场的氛围却已经让我很是震撼了!傍晚,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参加灯会的宾客陆续进场。等宾客到齐了,醒狮就开始随着鼓声的节奏,一跃而起,摘“青”、吐“青”、接“青”。听说寓意是把幸福与吉祥带给各位乡亲宾客。接下来,就要竞投“胜利头炮”,“头炮”响起,“慈善灯酒会”就算正式开始了。灯酒席上每一盏花灯都被赋予美好的祝福,如“大展鸿图”“一帆风顺”“生意兴隆”等。“投灯”环节是在宴席中举行的,人们一边谈天说地聊家常、品尝着各种具有美好寓意的美味佳肴,一边参与竞价投灯。在主持人高超的话术推波助澜下,一盏盏花灯被高价拍下,现场好不热闹!听说通过花灯酒会筹集的善款,将用于扶贫济困和社区的其他公益事业,这真是一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利国利民的美事呢!
这些听到的和看到的,使我不禁对南头的灯酒文化肃然起敬!我想,南头灯酒文化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只要有灯酒文化的习俗传承下去,南头人民和海内外乡亲哪怕身在异乡,他们的心也一定不会散,那份乡情也一定不会淡!我也深信:南头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辉煌!
指导教师:陈章焕
我眼中的非遗
南头镇华晖学校 六年级(4) 班 杨昳涵
南头慈善灯酒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与北帝庙的建立和当地村民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当地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便在1828年(清代道光八年)在一个村中建起了北帝庙进行祈福拜祭。北帝庙的成立,不仅体现了村民对风调雨顺的祈求,也成为了南头慈善灯酒的发源地。这个习俗由民间信仰活动世代沿袭流传。至清末以来,流传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南头习俗灯酒包含扎灯、开灯、挂灯、祈灯、投灯等环节。特别是每年正月里的灯酒会,全镇各社区都会举办投灯仪式,聚集乡贤共襄善举。其中以北帝庙、民安竗灵宫规模最为庞大。每年宴开数百围,场面热闹恢宏,极具民族文化气息。
南头慈善灯酒的发展,已不再但是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而逐渐形成凝聚乡情、共话升平的乡亲聚会。通过传统的竞投花灯,筹集募捐款项,用于公益事业,赋予灯酒习俗慈善博爱的内涵,吸引更多热心人士踊跃参与。这一传统民俗至今仍在烟火气里焕发光彩,具有非凡的意义。慈善灯酒也具有丰富的民俗学研究价值,其诞生、发展、繁荣的过程与珠三角低沙田区开发、经济社会整合的历程一脉相连,对研究岭南地方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价值。
慈善灯酒会不仅是筹集募款,也是海外侨胞回家团圆的日子。
南头慈善灯酒更要的是传承发扬。南头灯酒习俗在每年的正月举行,都是村民们主动出资筹集灯酒的费用, 并竞相投灯,所得的款项极大部分用于庙的日常开支和村中的老人福利事业,深得村民们的拥护;每年的灯酒活动举行,除了本地的相亲外,旅居海内外的乡亲所有人也都赶回村中一同参与灯酒活动。这也说明了灯酒晚会是成为凝聚海内外乡亲爱国爱乡热情的重要纽带。南头灯酒活动是一项群众参与性极强的民俗文化活动,影响面广,吸引力大。其浓厚的民间民俗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在南头落户的企业经营者的参加,对丰富本地区文化内涵有积极作用。现在的传承人都年过七旬,而年轻人对此习俗的历史根源、文化底蕴了解不多,所以现在此传统习俗濒临后继乏人。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去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为了传承此习俗,各个学校也举行了制作花灯的比赛。让中小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做一个花灯很简单吗,当然不是了,我们做一个花灯花费很多精力。所以我们要的是细心与耐力,而不是敷衍。
我有幸参加过一次慈善灯酒会,一进去热热闹闹的,挂起来的花灯都是十分精细,让人看起来觉得十分美丽。我观望着每一个花灯,心里感叹着传统文化的博大。我还去问了一个叔叔,我问他:“叔叔,你们是每一年都参加灯酒活动吗?”他笑着说:“是啊小妹妹,你是第一次来吗?”我点了点头,他说:“难怪你的面孔很陌生嘛,那叔叔带你去逛逛,和你讲一下我们做的花灯。”我笑着答应了他,和妈妈一起走了起来。
我们走到一个花灯前,就听叔叔讲解道:“我们这个花灯可是花了我们好长的时间做,但是我们不觉得累,我们要把这个技能传承下去呢!”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叔叔,慈善灯酒活动都有什么流程呀?”他几乎没有思考,脱口而出:“扎灯、开灯、挂灯、祈灯、投灯、饮灯酒。”我一下震惊了,我说:“这么多的吗,哇塞我果然还是了解少了。”
叔叔朝我会心一笑说:“所以说小妹妹你们这帮年轻人要好好学习我们的文化哦。”说完他便跑去帮别人弄东西了。我望着那个叔叔的背影,才知道这个传统文化没有人去学习去继承,很快也会消失在众人面前。我抬头看了看,夕阳落下,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坚信这个传统文化会一直存在。
所以我们不仅要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要不忘初心。不是说做一做花灯办一办酒会就成了所谓传承。我们应该是去了解文化的底蕴,用自己最真最纯的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指导教师:曾舒婷
魅力竞技——五人飞艇比赛
南头镇将军小学 六(1)班 吴泳佳
五人飞艇,作为南头镇非物质传统文化中一项璀璨夺目的体育活动,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南头人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还记得上年比赛,我和家人们来到比赛现场,这里人山人海,大家的目光都一致投向碧波万顷的江面上,心里都为自己社区的队加油打气。一场激动人心的五人飞艇大赛即将拉开帷幕。
江面上的小艇承载着南头镇上百年的悠久历史,由农艇发展而来的传统五人飞艇赛,在当地广受群众喜爱。2012年2月21日,南头五人飞艇赛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心里充满满满的自豪感!
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江面瞬间沸腾起来。飞艇像一根拉满力的箭,飞快地向前冲,一阵“加油!加油”的呐喊声像一阵清风扑向江面。飞艇上的人咬紧牙关,脸涨得通红,青筋暴起,全身汗如雨下,手使劲摆荡着双桨,每一次摆荡都是对五人飞艇文化的尊重、传承。而被摆荡出的水花像是为选手们打气。
在鸡鸦水道上多个回合竞赛,大约第5圈或第6圈时,各条飞艇都拉开了距离,选手日常的训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比赛中尤为重要。
第一支冲过龙门,摘下红球的飞艇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为了全村的荣耀,要知道赛前2—3个月,“扒仔”起早贪黑,用时间和精力,汗水换来了冠军。
五人飞艇赛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它更是承载着南头人民的历史记忆和共同情感。通过这项活动,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更能感受到南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团结!
指导教师:罗超婷
编辑 见习生 陈梓煌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