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成果初现:中山校企合作为非遗注入产业生命力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4-11-21

1118日,第六届深圳书展正式闭幕。今年是深中通道通车元年,为进一步推动深中两市文化交流,书展现场特别设立了中山展区,以文化步行街、香山文化精品展示、主题文化讲座、非遗文化展演、文旅推介等,全面向深圳市民展示中山的文化魅力。其中,作为本届深圳书展中山展区唯一受邀亮相的非遗特色手工艺—“礼遇金镶”掐丝珐琅工作坊展位就吸引了不少深圳街坊的关注。 

笔者了解到,作为中山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合作单位,过去一年来“礼遇金镶”以非遗技艺走进职高校园的创新模式,与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开展“产教融合”合作,特别是在以赛促教、服务社区、中山市劳动教育基地联动片区、促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不少积极尝试,为掐丝珐琅这项传统非遗技能注入了全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非遗技能“礼遇”职高校园

学生学艺实践两不误

走进位于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里的“礼遇金镶”手工坊,笔者发现不少在校学生正一丝不苟地伏案创作,为色彩斑斓的工作坊增添一件件各式各样的掐丝珐琅手工作品。

“礼遇金镶”手工坊学生正在上课

作为礼遇金镶非遗文化手工坊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90后年轻创业人,黄永超向笔者介绍到,去年10月,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他们与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共建校企合作,推出了“礼遇金镶”非遗文化品牌,并在校园内设立了数百平方米的实地工作坊与线下教育场地。过去一年来,工作坊面向该校高二、高三就读平面设计、艺术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等学生,每周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研究班、新国潮研究班和特色文旅文创研究班,专注产教融合发展、专业课程开发、非遗技能人才培养以及文创产品研发制作。

在本届深圳书展中山展区上,“礼遇金镶”工作坊和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携手亮相,给在校学生提供了机会难得的社会实践

学生的作品在本届中山书展上的展示

“校企合作的好处,是学校每年都能吸纳相关专业的职高新生,这些年轻人不但专业对口,而且精力充沛、思维活泼,此时通过接触掐丝珐琅这门传统非遗手艺和民间艺术,能够让他们学艺与实践两不误,让这项传统技能在传承中注入了属于年轻人的活力。”黄永超表示,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产教融合最为核心的一环。因此,过去一年该工作坊先后与全国行业技术能手,工艺美术大师、省名师工作室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中,探索掐丝珐琅的创新应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为非遗艺术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让学生在市场化项目中得到货真价实的

锻炼”

“手工坊与公办职高学校的深度合作,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社会看到了非遗传承和中山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更让学生在市场化项目中,得到货真价实的锻炼”。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教务处主任张道辉向笔者表示,过去一年礼遇金镶工作坊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在服务社区、劳动教育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积极尝试,并入选了国家工信部产教融合相关案例。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升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譬如,在“以赛促教”方面,手工坊与火炬科校组织学生参与省市多场非遗技艺比赛,这些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了他们的非遗技艺水平,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比赛,学生们能够深入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学生们将来的个人提升、就业方向提供了一定指引。

“礼遇金镶”手工坊亮相本届中山书展

在服务社区方面,“礼遇金镶”手工坊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为火炬区、南朗街道、民众街道等周边社区居民提供非遗技艺培训和展示服务。手工坊的老师、学生们通过走进社区,为居民们传授掐丝珐琅等传统技艺,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手工坊还定期在社区举办非遗文化展览,吸引更多居民关注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张道辉主任表示,今年“礼遇金镶”非遗文化手工坊先后在2024中山书展、深圳书展亮相,不仅向深中两地市民展示了这项艺术的文化魅力,也展示了产教融合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礼遇金镶”手工坊将继续深化与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的合作,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希望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投身到这一领域,为中山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产业的深度融合。

小知识:何谓掐丝珐琅工艺 

‌掐丝珐琅是一种将金属丝(贵金属、铝丝等)按照设计图案弯曲并固定在胎体上,然后填充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过焙烧、研磨、镀金等工序制作而成的高档工艺品。这种工艺在明代达到了鼎盛期,因其在景泰年间的广泛应用而得名景泰蓝。发展至今,掐丝珐琅工艺不仅保持了传统景泰蓝的特点,如细腻的丝工和鲜艳的色彩,还突破了传统金属胎体的限制,可以在多种不同材质物件上创作,进一步把这个中国传统工艺进行了普及面更广的市场化和艺术化创新。

【文/图】梁展宏 


编辑  冯淋   二审  王远扬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起飞!带你沉浸式体验中山阜沙直升机场
原创 15987人浏览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