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化工企业普遍存在设备和系统之间没有联通、老旧装置改造升级受限多、能源优化控制难等痛点。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不断融合,“智改数转网联”已经是化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智能制造也将成为推动化工产业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正式吹响了“化工智能制造”势在必行的号角。
位于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迪爱生合成树脂(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爱生中山”)成立于2001年3月,主要从事涂料用树脂、粘合剂及轮胎用金属钴盐等生产,隶属于日本DIC株式会社。日本DIC株式会社作为全球知名的精细化学品制造企业,在世界60多个国家拥有约200家分公司。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前瞻性的变革理念,迪爱生中山近年来在创建“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文化”模式中蹚出了新路子。
低碳引领绿色智造理念
迪爱生中山组建了由总经理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创建”项目组,紧密围绕安全、质量、效率、成本四大要素展开规划。公司持续在生产装置优化、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提标升级,在加快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低碳循环发展模式的同时,通过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劳动生产率超过同行。
走进迪爱生中山,从入厂的互联网预约系统开始,到厂区各处闸机的人脸识别无障碍通行,以及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自动双喷头包装机、自动贴标码垛一体化装置、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贯穿生产全流程,通过与上层ERP系统的集成,生产计划从投料到出货的作业全过程控制实现了精准管理。
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包装生产线
水流则清,人动则活。随着数据中台的搭建,迪爱生中山正在全方位构建贯通数据从采集到应用的全链路。如今年8月导入的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监控、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能源管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对能源消耗的优化管理和确保能源的供应安全。今后生产电子看板系统的目视化、设备点检维修系统升级、安全动作识别以及人员定位系统的智能化等已经筹备调研阶段,网络化后的数据应用正在成为迪爱生中山的新质生产力。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积极推进,迪爱生中山的生产效率不仅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切实推动了生产的本质安全,有效提升了安全、环保管理水平,2024年获评中山市和火炬开发区“安全文化标杆企业”和“绿色园区企业”的称号。
“迈向「智能制造化工」和「绿色化工」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通过5G通信和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数字网络化工厂,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做到了全程可管控、可分析判断、可追溯、可应急处理。特别是加大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力度,建成了覆盖管理和产销一体化的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而且提高了生产安全性,为深度推进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公司将重点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全力推动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迪爱生中山总经理马宇航介绍说。
展望未来,迪爱生中山将继续对标行业标杆企业,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数智化水平,早日成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为中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力量。
【素材来源】迪爱生中山
编辑 冯淋 二审 王远扬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