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梁欣,从2006年起开始专攻感染性疾病诊治。行医18年来,他已成为了感染疾病诊治领域的专家。
在工作中,梁欣是擅长破案的“侦探”,总是在细节中寻找患者感染的真相,为患者消除病痛。
在细节中捕捉感染“真凶”
近日上午8点,梁欣如同往常一般到达住院部办公室,开始快速浏览全科住院患者情况,重点查阅疑难危重病号的检验检查结果,并开展查房、教学活动、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
2006年,梁欣在研究生毕业后,就开始进入感染性疾病诊治领域,在2016年,他来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作为感染科医生,他看诊的患者病症包括各类不明原因发热、脓毒症、登革热、艾滋病、寄生虫感染等,其中有不少是不具有传染性、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8年来,他诊治过的患者已超过50000人。
作为感染科专家,梁欣的病房里,经常有一些“奇怪”的、不容易被诊断反复高热病因的病例前来就诊。
比如,有的患者在撸猫的时候,被猫舔了伤口,得了“猫抓病”,出现淋巴肿大、反复发热、乏力等病症;有的因为没有正确处理羊肉,感染了布鲁氏菌病;有的因为频繁接触鸟禽,出现脓毒血症,确诊了“鹦鹉热”:有的因为在草地被恙虫叮咬,出现了相关症状……
针对这些不明病因的反复发热和感染症状,梁欣每次看诊时,都如同侦探破案般抽丝剥茧,在细节中寻找导致疾病发生的蛛丝马迹,发现引起感染的“真凶”。
“有的病人反复发烧,做过很多检查没能找到病因,用了很多抗生素效果都不佳,这个时候,我就会问很多问题,如‘查户口’一般仔细。”梁欣介绍,这些问题中,包括患者是什么职业,平时经常接触什么、居住环境、平时养什么宠物、最近每顿饭具体吃了什么菜、菜是如何加工的等。
这些问题,都是他“破案”的关键。
“如果患者是园林工人,经常到草丛、河边工作,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时,就要排除是否患有恙虫病;如果患者是司机,我会问是否经常有喝水少、长时间憋尿的情况,并询问发病前一两周,有无出现尿频、尿急的情况,进而考虑是否因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导致了上尿路感染等。”梁欣介绍道。
许多患者平时并不注意,可能只是在交谈中“一闪而过”的细节,可帮助梁欣第一时间锁定方向,缩小排查范围,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检查化验进行证实,最终“破案”,帮助患者快速解除病痛,减少类似疾病的再发。
希望与患者“双向奔赴”
这些年来,在梁欣的带动下,他所在的科室,经常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在梁欣看来,他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双向奔赴”。“最好的医患关系并非单向的救治或依赖,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真诚沟通就是这场奔赴的起点。”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他希望能够让患者更加信任医生,从而帮助医生找到病源,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他也总是希望能够带给患者和家属更多的温暖。“有时候,在患者情绪比较低落的时候,医生的一次简单的握手、轻轻地拍一下肩膀,或者用心的陪伴,可能都能够为他们带来很多能量。”
梁欣依然清晰记得2007年大年三十的那个夜晚。当时,他在值班时,接诊了一位肝衰竭晚期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病情十分危重。
“当时,病人来之前,就已经进行过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情况危重,我们在全力抢救后,最终还是没能逆转,挽救回患者生命。”梁欣说。
当时,为了抢救患者,梁欣和护士团队都没能顾上吃饭,直到凌晨一点,忙累了一天的梁欣默默陪着患者家属,面对着办公室外清冷昏暗的街道,一起匆匆吃了科室里最后的两桶方便面。
在患者的遗体被送走后,患者儿子突然向梁医生跪下说:“谢谢您对我父亲的照顾.……”患者儿子感谢梁欣和护士,陪伴他们一起跨越生死、穿越黑暗。
“刚开始我有点手足无措,赶紧将患者家属扶起来,在那个瞬间,我也感受到医生的全力以赴,赢得了患者家属的认可和感谢。”梁欣说,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平等关怀每一位患者,尊重理解患者家属,无论结局如何都要全力以赴”的决心。
“传帮带”助力年轻医生成长
作为医院感染科主任,这些年来,梁欣一直在开展传帮带的工作,在临床一线向年轻医生们传授经验,让他们更快速成长。而他对患者的查体的亲力亲为与细心,让不少年轻人深受感触。
“很多时候,有些病症通过常规的检查,不一定能够很快判定出病原体,并且容易出现误诊,但是梁主任总是能够最终诊断出来,他对细节的捕捉、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考虑,以及对用药指征的准确把握,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医院感染科黄仁甫医生说。
此外,梁欣还致力于提高中山市的感染性疾病救治水平,经常参加由中山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山市感染性疾病规范诊疗基层行”系列学术活动,与中山市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齐聚,共同探讨感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在这些活动中,梁欣就如何提高临床技能、早期识别HIV感染的线索进行了精彩讲解,并分享了免疫缺陷人群复杂感染诊疗的成功案例等。

这些年里,梁欣还曾奔赴云南,参与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工作,为当地居民治疗疑难罕见病症,解除病痛,并助力当地医生提升诊疗技术等。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医生甚至比患者家属更希望患者是健康的,市民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拥有好的医学健康素养,学会防未病,从而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梁欣说。
编辑 王帆 二审 黄启艳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