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伶仃洋丨10余家深圳高科技企业进驻,深中合作创新区形成“强磁力”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谭华健 通讯员 曾昭华 发布:2024-06-2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6月18日上午,深圳市国信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达”)董事长向国东来到位于中山市民众街道的深中合作创新区了解企业运行情况。“选择中山是因为未来交通便利,从深圳总部出发,3-5分钟内就能上高速。同时,在中山设立生产基地也拉近了我们与中山客户之间的距离。”向国东介绍,国信达中山基地已于6月投产,深中通道开通后,企业发展空间更大。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在中山火炬高新区的强力统筹下,民众街道作为深中合作创新区的主阵地、主战场,扎实谋划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全力打造向东融湾桥头堡,率先承接大湾区优质资源和产业外溢。

深中合作创新区。 通讯员 曾昭华 摄

不仅有“硬件”
更有服务配套“软件”

近日,记者走进深中合作创新区起步区——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区西片区,只见这里厂企已逐渐形成集聚之势,现代化工业园区已现雏形。据了解,西片区已聚集了十多家深圳高科技企业。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有比亚迪智能终端产业园和彩迅科技产业园区,还有比亚迪智能终端产业园(二期)加快建设、诚亿平板显示器件项目顺利封顶、特普智能电器制造基地项目、台光电子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加快推进。

彩迅科技产业园区。 记者 缪晓剑 摄

为了使新园区有更成熟的配套,火炬高新区民众街道加快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上月底,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民众)服务中心(一期)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装饰装修及机电安装施工阶段。

该服务中心是中山在深中合作创新区内打造的首个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为比亚迪智能终端制造、彩迅科技、东方龙大等周边产业园区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实现便民工作就近能办、少跑快办,做到服务“零距离”,进一步保障园区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同时还将便捷酒店及其配套设施。

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
重点培育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山谋划102平方公里打造的深中合作创新区,划定了起步区和示范区一期、二期范围,拟规划面积均超万亩,距离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10分钟车程,已具备启动开发条件。对于现在隔江相望、未来近在咫尺的深圳来说,深中合作创新区的建设,正在为深中产业协同发展搭建起一座新的“桥头堡”,为深圳产业链延伸布局提供了广阔的产业空间。

深中合作创新区企业数智化车间。记者 谭华健 摄

记者获悉,按照产业布局规划,深中合作创新区将搭建现代产业架构,培育智能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与新材料、数字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就是在火炬高新区原有3个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将数字创意产业也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对象,同时为中山培育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预留了充足空间。这些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展开的布局,让深中产业协同有了更加丰富的“接口”。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