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火炬高新区教体部门以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创建为抓手,探索出学校体育发展和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路径,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弘扬体育精神、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意志、健全人格精神。日前,中山纪念中学火炬二中、区博凯小学、纪雅学校、火炬科学技术学校被认定202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建设成绩亮眼。
全面布局
让健康赢得未来
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教体部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印发《关于开展火炬区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创建工作的通知》,指导该区32所公民办中小学积极打造特色和优势体育项目,推广普及特色体育项目在校参与度和知晓度。结合教育“双减”政策,利用课后服务和体育家庭作业延伸拓展体育锻炼空间,推动学校体教融合发展,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在火炬高新区教体文旅局的大力推动下,该区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创建工作覆盖率达100%,各学校结合体育学科建设情况和特色优势,按照“一校一品”的基本要求共打造足球、篮球、排球、柔道、田径、自行车等20个校级特色体育项目,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在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创建中,我们学校选择了足球作为特色项目来打造,一方面是基于校园足球社团建设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为了培养我校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我们组建了校园足球校队,聘请专业教练开展训练,对高、中、低年段的学生进行分梯队、分层次培养,同时每年举行足球嘉年华,不仅开设足球竞技比赛,还开展趣味性的足球活动,如足球绕杆、颠球游戏等,营造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火炬高新区博凯小学胡校长说道。
精细打造
让创新成为课堂核心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离不开课堂的教育指引,在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建设过程中,火炬高新区各学校夯实特色项目,提升工作效能,校园体育文化日趋繁荣。在创新体育课堂方面,该区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性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各类体育运动,寻找兴趣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掌握专项知识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比赛中锤炼,在交流中进步。为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总体质量,在加强体育学科教研的同时,火炬高新区教体部门组织了全区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该区体育教师齐聚一堂,同台竞技,聚焦课堂创新和有效教学,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激励广大体育教师钻研业务,强化自身能力素质,发挥良好的教育教学示范作用。
硕果累累
让体育助力多元发展
火炬高新区教体部门深入践行“多元发展、全面成才”的育人理念,积极组织区内学生体育赛事,选拔储备优秀运动员参加市级及以上竞技比赛。此举意在打造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竞技项目,树立多元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站上更高的舞台,收获热爱、自由绽放,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今年以来,在中山市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中,火炬高新区输送的各个团体队伍屡获佳绩,小学组跳水、初中组柔道、小学组柔道、初中举重、小学篮球(男)、武术散打等项目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山纪念中学火炬二中今年以5金4银4铜总分159.5分的亮眼成绩一举夺得全市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学校始终坚持“多元发展、全面成才”为育人理念,坚持五育并举,把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支持开展柔道运动,并以此为载体,先后成立文化建设组、技术训练组、课题研究组、特色活动组等,用课程文化建设推动柔道、跆拳道文化内涵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特有的柔道文化。柔道队每周四次组织队员进行科学训练,从力量体能训练再到模拟实战,为全面提升队员整体能力做足了功课。”中山纪念中学火炬二中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火炬高新区宣传办(教体文旅局)将持续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品牌创建工作,聚焦体教融合发展,强化品牌导向,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进火炬学校体育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