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是菜还是药
不得不承认,第一次在市区看见韩国泡菜桔梗时,心里五味杂陈,越弄越糊涂:这桔梗到底是菜还是药?我的大脑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要知道,我们从小一直把桔梗当药材,到头来竟然就是个泡菜物料?仿佛是个天大的笑话。这个桔梗,到底与我们小时候挖的桔梗是不是同一物?
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小村子,孩子们要想零花钱都得自己挣。春天抓蜈蚣卖,放牛可以顺带着做,三五分钱一条,可总有被咬中毒的风险,难免心有余悸。进山削黄荆条卖终究是个重体力活,而我身子骨自小就弱,身体吃不消。经济价值较高、体力比较适中的,还就数挖桔梗。它晒干一斤可以卖到五角钱,后来涨到八角、一元。而且暑假与挖桔梗的时间契合,一个假期下来,下半年的学费不用愁,运气好的话,还能帮补点家用,自己留点零用钱。
可挖桔梗很是辛苦活。我们湾子处在大洪山山脉之南的丘陵地,桔梗只有离家十多公里的山里才有。挖桔梗常常三五个年纪差不多的人结伴同行,凌晨五六点钟出发,戴顶遮阳草帽,扛着十字镐,把竹篮用绳往木柄上一吊,带上午饭,晚上六七点钟回家。虽说挖桔梗都有传统的路径和范围,但也需要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生长点位,拓展挖掘的新领域,有时也会跑几座山仍然所获甚微,回家时篮子里就稀稀拉拉的几根,而两条腿已累得软绵绵的,连迈过门槛的力气都没有。
把桔梗挖回家后,还得一根根刮皮、晒干,如果遇到连续下雨极易发霉,那样就前功尽弃。尽管如此,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因为那是希望所在,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每遇挖的桔梗不多时,便是母亲将担心、心疼变作阻止的好机会,劝我们不要挖了,家里省吃俭用也能供。我就缠着跟母亲说好话,还有哪几座山哪些地方可能有,明天肯定可以挖到很多。
最开心的是桔梗开花了,蓝紫色,像开口向上的铃铛,宁静幽雅,随风摇曳,一副“花中处士,不慕繁华,悠然自得”的神态。草丛里,树脚下,荆棘中,崖壁上,那花就是桔梗发出的召唤。一朵盛开的花附近,往往会有许多尚未开花的桔梗苗分布在周围。朝着花儿奔去,方圆几十米范围,常常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开花的独苗大多是往年遗落、生长多年的,历经风霜雪雨,个大、根深、结实,给人厚重感,只要精心挖掘,挖出酷似人形的一整个,就像得了一支真人参,回家了还得炫耀、把玩一番。那个时候挖桔梗,目标清晰,挖大留小,时常满载而归,来年还可以继续。
村里的商店每年都大量收购桔梗,价格三分五分、后来八分一角地往上涨,煞是诱人。老人们也一直称挖桔梗为“挖药草”。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们挖桔梗不仅为自己赚钱,还在为治病救人服务,在积德行善。
现在突然在泡菜里发现桔梗,而且被韩国像我们中国酱萝卜白菜一样对待。好像一件很神圣的事,突然发现竟然那么平常;一件珍藏多年不曾示人的宝物,突然发现正在被廉价出售;少年时代记忆中最闪亮的部分,竟然是这如此黯然,不能不让人波澜起伏。
我上网查了资料,没有错,此桔梗就是彼桔梗。是自古常用的中药,性味苦、辛、平,功能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并能载药上行,医家称为“诸药之舟楫”。据《本草崇原》记载:“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常配伍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痰多、肺痈吐脓等疾病。现在已经大面积种植,形成了规模量产。韩国把它做成泡菜吃也许早就有,只不过信息闭塞,当时我们不知道而已。
妻戏谑说,说不定你们当年挖的桔梗,就有出口到韩国做了泡菜的,还为国家赚过外汇。药食同源,不是没有可能。漫画家林帝浣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其实是当食物大全来写的,好吃的算美食,不好吃的可以当药,有毒的可以泡酒,世间万物,皆可入药。”药,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了。把桔梗做成泡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利于身体健康,受益的人更多。当年挖的桔梗做了泡菜又有什么呢,同样也在积德行善。
又放暑假了,打电话问远在老家的哥哥和姐姐,当下还有没有小孩进山挖药草?他们说,生活好了,早就不挖了。也是,有了规模化种植,哪里还需要进山去挖呢。
把这些事讲给孩子听,他觉得我在编故事,不相信这事是真的,说怎么可能。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是觉得,他们现在有不挖桔梗的幸福,我们过去有挖桔梗的幸运。
山里的桔梗应该长得更茂盛了吧。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