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名学子接受过航模课程教育 市一中复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王帆 发布:2023-05-29

5月28日,记者从中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中山一中”)获悉,日前,由中国航空学会组织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创建和复评工作结束,继2018年成为中山市首批国家级航空特色学校之后,中山市第一中学通过复评,再次获评“全国航空特色学校”。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以来,中山一中有5000多名学子接受过航模课程教育,成功“出飞”6名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近30名学子被民航高校录取。中山市第一中学的航空科技教育有什么特色?培养模式上有什么“诀窍”?现在,一起来走进学校进行“探秘”。

航模室顶部有20多架“特别”的飞机模型

走进中山市第一中学的航模室,立刻感受到,这是一个“宝藏式”的教室。

操控感接近真实飞行的“飞行模拟器”、造型各异的航模飞机、无人机VR飞行器、无人机编程飞行套件、学习航模课必须具备的工具和耗材,应有尽有。

在整个航模室中,看起来不显眼却富有意义的,是天花板上挂着的近30个飞机模型。

“这些飞机模型,大部分是我们学校通过“招飞”考试,成为‘飞行学员’学子们,曾经‘玩过’的飞机模型。”中山市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组长万录品介绍道。

“开始起飞后,要及时驾驶飞机转弯、然后改出打平、一直向左飞,看到跑道头后,调整航向和高度,对准跑道后平稳降落。”在飞行模拟器前,万录品老师打开系统后,操作起模拟器。

在平日的航模课程里,他都会带着学子们模拟驾驶战斗机,体验近似开真飞机的操控感,并掌握各项高难度飞行技巧。

模拟遥控操作飞行是在屏幕前感受飞行,在这里,学子们还亲手设计、制造并遥控驾驶固定翼航模飞机,真切体验飞行原理,感受流体力学等物理知识的有趣之处。

“操控飞机是一个技术活,一定要有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思维敏捷、内心强大的品质,同时要有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因为飞行的环境总是随着空气湿度、温度、风向、风力等气候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学生的应对技巧,也要跟着变化。”万录品介绍道。

三级人才培养机制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中山一中坚持“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即“以优质高考教学为主体,科技教育与人文艺术教育两翼齐飞”的办学特色。

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航空科技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创新点和亮点之一。目前,学校的航空教育形成三级人才培养机制,第一级是航模模块课,第二级是航模兴趣组活动,第三级是校航模队。

“航模模块课”用于普及航模科技,培养学生的航模兴趣,其中的优秀学子,将被选拔参加“航模课外兴趣组”训练。

“航模兴趣小组”进行专项技术训练,技术优秀的学子,将“进阶”被选拔组成“学校航模队”,参加省市航模竞赛特定项目的专项技能训练。

多年来,航模学子各种科技竞赛,共获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奖项400多项,20多位学子通过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方式被重点大学录取。

此外,自2015年以来,学校有6名学子被“招飞”为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近30名学子被民航高校的飞行专业录取。2017年,学校获评“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称号。

中山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王锡文表示,能够通过复评,再次获得“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称号,是主办方对学校航空科普教育、特色育人工作的肯定。

“接下来,中山一中将继续推动航空特色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搭建科技教育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子们“航空报国、献身国防”的爱国热情。”王锡文表示。


见习编辑 谭凯元  二审  张鹏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6835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