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粿
潮汕地区有一种小食非常盛行,我们当地称之为粿。据说流传至今已有500余年了。
粿是一种用米粉或粘米粉或淀粉或薯粉等混合调制,再经过木制或陶制等模具加工而成的美食,在潮汕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逢年过节或其他喜庆的日子,随处可寻得粿的身影。在家乡,讲究“时节做时粿”,即不同节日或季节制作不同的粿。例如喜庆日子的粿,寓意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粿品一般有红桃粿、鼠壳粿、甜粿、发粿、菜头粿等;清明节或端午节的粿,除了寄托对先人的哀思,还有防治疾病之功效。因为这个季节的潮汕地区,天气潮湿,人容易生病,于是先人研发了用草药代替药品加入粿中,达到保健养生之目的,粿品一般有朴籽粿、栀粿等;还有一些粿,一年四季都有,例如无米粿。
记得我上小学至高中阶段,学校周边常有商贩,支出炉灶经营“烙粿”(用油煎的粿)。那时只要放学,我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小摊前,等候那让我垂涎三尺的无米粿。
无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制作的,外表小巧玲珑、晶莹剔透,馅料有咸、甜两种。咸的一般是用土豆、红萝卜、包菜、韭菜、虾仁等制作,甜的则多用芋泥和豆沙。
我是小摊点的常客,跟老板非常熟,以至于她只要看到我,直接按照惯例,麻溜地拿起两个甜的和两个咸的无米粿,放到平底铁锅上煎。
我喜欢站在铁锅前等候,听着无米粿在热油的作用下发出滋滋的声响;喜欢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浓郁蔬菜与香甜豆香交融的味道。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使劲咽口水,老板则微笑着说:“饿了吧,很快就好。”
煎好的无米粿,色泽金黄,十分诱人。老板将无米粿装碟摆放在小桌子,转身离开。我用筷子迅速夹起一个,稍微吹下就往嘴里送。那酥脆的外皮,那可口的馅汁,刺激着我的味蕾,让我陶醉。我看到了勤劳善良的人们,用她们一双双巧手,将无米粿技艺一路传承,让岁月演绎着一个个人间的烟火故事。
参加工作之后,一年回不了几趟家乡。无米粿的美味时时让我挂牵,每每想起,就恨不得身插双翼飞回,大块朵硕。在汕头的姐姐,得知后马上邮寄几大盒给我,让我大饱口福。广州也有潮人经营无米粿生意,但没有记忆中的味道,也许是少了乡愁的承载吧。
红桃粿又名红壳桃,也是我百吃不厌的美食。在潮汕地区,凡是喜庆的日子,红桃粿从不缺席。红桃粿的称谓,据说是因其造型与桃相似而得名。
红桃粿馅料也是咸、甜两种。咸的馅料我们当地称之为“香饭”(即糯米饭),是由糯米、香菇、虾米、猪肉、花生、芹菜、沙茶粉等调制而成的。甜的馅料,一般有红豆泥、绿豆泥等。馅料的调配,每家每户均有独门秘方,但细细品尝,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同宗同源,不离传统根本。
逢年过节,妈妈才会制作红桃粿。那时特别期盼节日的到来,常常盯着日历数日子,或留意妈妈购买的东西,只要看到有糯米出现,就知道期盼的美食即将来临。在妈妈做粿的这一天,除非去上学,否则我就守在家里。奶奶在这一天,也会过来帮忙。
红桃粿制作之前,妈妈会将香菇泡水、花生炒熟、瘦肉切丁等。花生炒熟时,我会自告奋勇帮忙去掉花生衣;当将所有材料煮熟要捞匀时,我会第一时间抢着干。不是因为我勤快,而是喜欢边干活时边吃花生,吃上满满一碗糯米饭。工作之后,偶尔回家乡,凑巧遇到妈妈在制作馅料时,我依然会像小时候那样,抢着活干,只为了那记忆中的味道。
馅料搞定之后,接着就是制作粿皮了。粿皮原料为黏米粉、淀粉和薯粉几种粉混合,妈妈告知之所以要混合,是为了让粿皮柔软有韧性,美观且不易干裂。揉搓粿皮是一件“技术活儿”,只见妈妈将开水缓缓加入到粉中,用手搅拌粉,待水分达到一定比例后,用力揉搓,使粉成团,加入红曲粉调色,继续揉搓,直至变成色泽均匀有弹性的粉团。我曾经尝试过揉搓粉团,或许是力气不够大,或许是没掌握技巧,粉团将双手粘住,且顽固地趴在盆底,让我无计可施。此时奶奶就会笑着说:“看来我家孙女将来是享清福的,不用自己动手”。妈妈则在一旁微笑,帮我处理残局。
揉好的粉团分成若干小份,每一份都要搓成光滑的大丸子状。妈妈将大丸子置于掌心,用右手的大拇指捏在丸子的中部,其余四只手指扶在边缘,左手也改为相同的动作。随着妈妈手指飞快地转动,不一会丸子就呈碗状,接着将馅料加入到碗状中,再捏成平面桃的形状,入模具定型,最后轻轻一敲倒扣,一个红桃粿就完成了。妈妈说,粿皮必须均匀而厚薄适中,厚一分则馅料少了,薄一分则会露馅儿。
红桃粿要大火蒸15分钟。蒸熟的红桃粿,色泽鲜亮,特别诱人。妈妈才将粿从蒸锅端出,我便顾不上烫,随手拿起一个。一边左右手来回腾换,一边对着粿吹气,边吃边喊烫。耳边总会传来奶奶的声音:“慢点吃,别烫到了。”?
粿皮柔软细腻,糯米软糯喷香,混着猪肉香菇虾仁等香味,冲击着我的味蕾。看到我在狼吞虎咽的样子,妈妈会说“斯文点,小心嫁不出去”,奶奶则开玩笑说道:“吃粿,先吃粿尖(粿尖尖的部分),以后就生男孩;先吃后面三角座的部位,以后就生女孩。”奶奶的话引来妈妈的一阵笑声,我则羞红了脸。现回忆起这些情景,一股甜蜜涌上心头。
粿,已不再是粿,承载着妈妈的一声声叮咛,奶奶对儿孙们的一份份希冀,更是潮汕传统文化的缩影,贯穿了潮汕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粿皮上的一道道精美花纹,犹如写满潮汕民俗文化的历史象征。
粿容纳着一代代潮人挑剔的味蕾与目光,自成一格。一张粿皮包罗万象,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相吻合——以和为贵,有容乃大。也许,这就是潮汕粿所传达的精神所在吧。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