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母亲
对炉火,我有着特殊的情结,情感里有对母爱的依恋,有被亲情环绕的踏实和幸福,也有对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寒冷的冬日,围着一笼燃烧的炉火,一家人不论是聊天、看书,还是吃饭、做事,都让我倍感温馨。
童年的冬季,只要有时间,母亲总会在我们放学前,将家里的铁炉子烧得旺旺的,再烤上洋芋或红薯,等我们回来。被寒气裹挟着飞奔进家的我们,将书包一甩立刻拥着炉子坐下,将脚踏在炉子边上,就开始吃热乎乎的洋芋和红薯,全身的寒气瞬间消失殆尽,那感觉真是惬意。
晚饭过后,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时候,几姊妹和好朋友、邻家的孩子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到我们家来。那时候,尽管生活物资条件差,家里也不宽裕,但好客的母亲总会在炉盘上铺些生花生、生瓜子或是别的吃的,我们一群孩子簇拥着炉子,争先恐后的说着学校里和班级里发生的事。母亲坐在炉子旁,要么给我们织毛衣、手套,要么给我们缝补衣裤。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母亲瘦削的脸,那么专注,那么慈祥。母亲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用炉钩扒拉炉盘上的花生和瓜子,花生和瓜子慢慢烤黄,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我们垂涎欲滴。
等母亲忙完手里的活,立刻就会有一个孩子对母亲说:“丁孃,给我们讲个故事嘛!”母亲总会在沉思片刻后便开始娓娓道来……记忆中,不知道母亲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什么七仙女、岳飞、聊斋、三笑……好像应有尽有。讲故事时,母亲总是声情并茂,讲笑话时,母亲一点也不笑,我们则捂住肚子,笑得东倒西歪。讲聊斋故事时,母亲则一脸神秘,我们一群孩子屏住呼吸,听得全神贯注,直到故事结束紧绷着的神经才放轻松。记得有一次讲“画皮”的故事,哥哥在我们听得忘乎所以时,大喝了一声,吓得我们全都惊叫起来,反应过来后,一群孩子全都扑上去打哥哥,追的追,跑的跑,阵阵笑声久久地回荡在屋子的上空。
寒冷的冬天因了这炉火,充满了温暖和亲情,也给清贫、质朴的童年时光刻下了深深的印记。“难得,夜这般的清静/难得,炉火这般的温/……宁静中,”拥着炉子读着徐志摩的《难得》,我不禁又回到了童年的冬季。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