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迅速离开一级水源保护区。”近日,在大涌镇全禄取水口,饮用水源地高空全方位监控站监测到有人闯入水源保护区,监控系统自动结合网络高音喇叭对闯入者进行喊话劝导。“如果出现垂钓人员,从预警信息发送,到我们赶到现场,整个过程只需要10多分钟。”中山市生态环境局高空全方全监控站技术人员表示。
高空全方位监控站一旦监控到有人或者车辆进入保护区内,不仅会留存警报记录,还会结合网络高音喇叭喊话劝导,并在第一时间将相关视频通过手机传给执法人员,这是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整治项目管理平台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今年以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大力推进“智慧环保”建设,聚焦中山饮用水水源地众多、保护区面积广,保护区边界的历史信息模糊,无法精准查找的问题,开发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法整治项目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后期这一管理平台将并入水环境综合管理系统,成为“智慧环保”中的重要模块。
高空全方位监控站修建在取水口边,监控站启用的黑光摄像头像素可达400万,可监控距离达1至3公里。技术人员通过后台操作可以依据取水口周边环境设置电子围栏。电子围栏一旦监控到异常,可以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和警报破坏物理隔离网、穿越隔离防护界线、垂钓、游泳等违法行为,并留存警报记录。同时结合网络高音喇叭喊话警告,实现了实时监控、远程警告的常态化,大大提高巡查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实现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地24小时监管、实时预警,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水源地防护安全。
“目前全市已建有22个饮用水水源地高空全方位监控站。”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监督科科长黄昌妙介绍,监控站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可回溯高清监控,提升了处理突发状况的成因溯源能力和反应效率。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段,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监管,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进一步维护水源保护区安全。同时,管理平台还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环境问题图斑与地面实际情况一一对应并描述标注,建立“一源一档”,形成500多个电子化、可视化的全流程环境问题原始档案,实现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全市一张图”,为管理人员提供查询、统计、管理、追踪、督办等功能,告别了过去完全依赖人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整治工作效率和精准度。“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技术,也有效提升了生态环保执法相关部门对保护区管理中遇到的垂钓、露营、烧烤等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效率。
工作人员利用无人船监测水质。记者 文波 摄
与此同时,2022年起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还充分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等高技术手段辅助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全覆盖巡航,利用航拍正射影像叠加基础图层的模式,通过技术手段清晰展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各时间维度的实景,清晰度可高达17级,实现一键展示保护区在一个长时间范围内的动态变化与对比情况,对各环境问题图斑可选取任意时间节点进行变化演示,为执法人员提供“云上精细监管+指尖查办问题”的工作实景路径,推动我市水源地保护进入长效监管时代。
随着“管理平台”的建设完成,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增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实现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由静态向动态、由人工向智能、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由后置向前置的5大转变,精准打击违法行为,促使相关违法行为大幅减少,进一步维护了全市人民群众饮用水源的安全。
编辑 闫莹莹 二审 黄凡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