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寻良方 “百计”拓新局 | 中山帮扶工作队为潮州乡村振兴探新路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2-08-1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3天连开10个座谈会,10天完成31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走访调研,1个月形成调研报告、出台驻镇帮镇扶村3年规划,2个月通过“三问”(问计于商、问计于智、问计于民)探索产业发展道路……说起中山市翠亨新区组团驻湘桥区磷溪镇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驻磷溪工作队”),靠谱、高效时常被视为他们的代名词。

自2021年6月30日入驻以来,这个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国家税务总局中山市税务局、中山市供电局抽调专人组成的工作队,一直奔走在磷溪76.41平方千米土地上,寻民情访民意、探方向谋发展、找对策出实招,力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出“磷溪”特色,为当地人民幸福生活增动力添活力。

“三问”寻良方
帮助传统农业大镇转型升级

7月烈日炙烤着大地。不到上午9时,位于磷溪镇芦庄村小庄自然村的“共享丰收硕果,助力乡村振兴”——潮州·湘桥区2022年“黄皮果采摘季”暨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现场就已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活动一旁的展区位置,驻磷溪工作队队员们戴着草帽,大声吆喝,热情地对着来往游客介绍磷溪特色农产品。

作为工作队进驻以来参与承办的第一场重要农产品推介活动,此前半个月,大家都在精心做着准备,“朋友圈预热了好几天,大力发动中山企业和单位组织采购,就连结对帮扶磷溪镇乡村振兴工作牵头单位的翠亨新区,也专门以管委会的名义发来贺函。”驻磷溪工作队队长王向阳告诉记者,在活动现场设置的24个展位里,与磷溪相关的就有溪口卤鹅、仙美村水菱角、仙田一村松番薯、芦庄村黄皮果、泰佳水果专业合作社和白弟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个。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电商培训为溪口鹅拓市场。

参展商产品供不应求,直播带货带旺了农产品热度,良好的活动成效也让工作队队员们感触良多。驻磷溪工作队队员李豪杰表示:“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镇,磷溪镇农产品种类丰富,但分布散产量小,想找到一条契合当地情况的产业发展方式着实不容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直在探索与实践。”

据悉,为立足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助推产业振兴,2021年8月中旬,驻磷溪工作队大力开展问计于商、问计于智、问计于民的“三问活动”,与潮州市某农产品销售平台、潮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沟通交流、商讨对策,最终形成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农业产业规模生产、科技兴农惠农助农、打造先行示范村等一系列共识,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打开磷溪农产品的品牌市场,走出磷溪特色农产品“市内+省内+省外”的销售路子。

“三问活动”为磷溪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也给予了工作队深入了解、融入当地的机会。在“三问活动”过后,驻磷溪工作队又开始在如何确保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上下功夫,通过消化粤农组5号文,先后梳理形成了工作队内部机制、工作队与当地镇党委政府联动机制、工作队与湘桥区工作机制、工作队与组团成员单位沟通机制、工作队与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驻市指挥部工作机制等“五个三机制”,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开局工作。

创新三种模式
联农带农促进土地流转

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都说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但就是这样一个农业大镇,土地少而分散。”为了确保磷溪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使用,使其具有更好的产出和收益,驻磷溪工作队积极协助镇村干部,大力推动磷溪镇土地流转工作,并因地制宜探索出三种极具代表性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其一为溪口七村田园社区共享模式,通过“政府和工作队+村委会+农户+企业”的创新经营方式,在不改变村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发动村民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与维护。正式运营后,村民负责种植和管养,企业负责建设与引流,农户可获取采摘的经营收入和销售果蔬的收入,企业则可通过资源整合、农文旅产业链融合与专业运营获取生产性与经营性收益,村集体通过停车场收费和企业营收利润分红收益;如果良性发展,后期将通过田园生态与乡村农旅打造引流游客,获取文旅租金收益。

其二为仙田三村联合种植示范基地模式,镇政府和工作队投入基础设施等启动资金;村集体通过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协议获取土地租金收益,并获得项目固定收益分红;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就近返聘打工获得收益;合作社全程参加流转地农作物的种植和基地的运营。通过“镇政府和工作队+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充分利用流转地,达到村集体、村民和合作社三赢。

其三为仙河村撂荒地连片经营托管模式,由于该片区用地土地承包权分到各村民,镇村联动,由村委会引入代耕户外包,采用托管模式,由代耕户统一管理,每年轮种水稻和番茄,返还土地租金,增加村民收益。“这三种模式有利有弊,在可推动、可复制方面还需要时间来考量。”王向阳表示,在立足各村实际,利用各村特点采用不同模式统筹土地资源时,他们仔细研究过利弊;但是,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和市场主体稳定,增加多方可持续收益,完善乡村造血功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推动党建结对
让富民项目多点开花

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有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驻磷溪工作队副队长孙敬贤的心头,那就是当地有什么?我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那时我们刚来潮州,中山市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驻市指挥部就提出了三个合力、三个依靠(工作队内部合力、与当地合力、与后方合力;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依靠当地人民群众、依靠后方派出单位),是的,我们要学会借力。”

一年时间里,为借助更多中山力量,助力磷溪镇乡村振兴全面发展,驻磷溪工作队将“党建结对”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协调成员单位下属基层党组织与全镇31个行政村和教育、医疗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结对。截至目前,已完成31个行政村、医疗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党建全结对。


工作人员合照。

今年6月23日,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党委书记谭跃凯率队前往磷溪镇调研指导驻镇帮扶工作,并为磷溪镇凤美村、仙田一村和仙田三村捐赠价值30.5万元的光伏项目。据孙敬贤介绍,这个光伏发电项目不仅运维简单、成本低,而且收益稳定、长期可持续,项目预计在第三季度完工,将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开展,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3.2万元。

不单单只有光伏发电项目,据了解,党建结对仪式完成后,组团各单位党(工)委和党建部门督促相关基层党组织与驻镇工作队及时沟通、尽早谋划,成熟一件推动一件,确保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让镇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和帮扶单位的温暖。

其中,翠亨新区已经拨付45.115万元财政资金,专门用于驻镇工作队的办公经费以及结对的7个行政村原建档立卡户的中秋和春节慰问等。南朗街道按照“边遴选结对、边筹措资金、边商定项目”的方法一体推动,目前已经拨付102.81万元自筹资金,主要用于结对地10个行政村和教育、医疗党组织书记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山市税务局已经拨付12.5万元,主要用于顶厝洲村慰问助学、仙美村乡村文化墙及其他结对村建设等。中山供电局已经拨付11.31万元,并积极开展各项消费帮扶活动……

截至2022年7月底,驻磷溪工作队各组团单位共筹措资金216.9万元(不含消费帮扶)。

助推特色产业
用小切口带动乡村大发展

在乡村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一直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目标的实现。为此,驻磷溪工作队紧盯当地产业振兴,鼎力推动镇内“溪口卤鹅”产业发展。

据王向阳介绍,磷溪镇“溪口卤鹅”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潮州三道名菜之一,以其优质的配料、精湛的卤煮方法、香甜可口的鹅肉而闻名。自2021年6月底入驻以后,工作队就开始对全镇鹅肉产业进行深入调研,并从产业链、经营主体、市场需求、群众口碑、卤制工艺、卤鹅文化等6个方面进行梳理。

“那时我们就发现,在磷溪镇,鹅的卤制和经营环节企业较多,但上下游的企业较少,且小作坊加工和小规模企业主体较多,具行业优势的龙头企业较少,此外针对卤鹅需求,潮州本区域需求、知晓率、好评较多,但区域外拓展较少,具有响亮品牌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为解决这些问题,驻磷溪工作队多次与驻镇帮扶科技特派员团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召开“溪口卤鹅”产业研讨会,并就“溪口卤鹅”的保鲜和储存问题求突破、做文章,最终在保持卤制口味不变的情况下,成功将卤鹅的保质期从3天延长至1个月,为远距离长时间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工作人员们了解农产品销路,洽谈电商平台建设事宜。

此外,去年9月,驻磷溪工作队还邀请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来潮开设电商培训班,以“溪口卤鹅”产品作为教学点,结合电商运营、直播带货进行实践教学。在参加完培训班后,某卤鹅企业的销售订单量直接增长了2至3倍,销售半径也从省内辐射至全国,最远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和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极大拓展了“溪口卤鹅”的销售市场。

今年5月,中山供电局采购了一批卤鹅进局本部饭堂,成功将“溪口卤鹅”带去中山。后续,他们也将与镇内卤鹅企业签订2022年度消费帮扶采购协议,让“溪口卤鹅”成为中山供电局各部门(单位)饭堂的常用菜品,以更大的力度助力卤鹅产业发展。

“小切口”务实有效举措的落地,为“溪口卤鹅”产业带来了“大变化”,这些做法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赢得了卤鹅行业相关企业的充分信任。

互帮互促互相监督
力争帮扶为磷溪留下“宝典”

驻磷溪工作队一共6名队员,其中甘建波和张建峰分别是磷溪镇北堤村、仙美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都说驻村工作难做,但张建峰却不这么认为,曾是广宁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的他,将自己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带到磷溪,广泛发动村干部、村民和乡贤一起为村子建设出力,获得了良好成效。

“当为期3年的首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结束时,我们每个人都想在这里留下些什么。”在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时,张建峰将村子宜居、发展作为落脚点,立足三个文化一个产业(水菱角文化、龙舟赛文化、金吾第文化和水菱角产业),通过党建结对的方式,大力开展“书记项目”。

其中,已完成建设的乡村振兴文化墙成了村民热议的“网红地”,收获乡贤和村民点赞,市税务局出资20万余元建设的特色党建公园,成为集党建宣传、村情风貌、乡风文化等于一体,供村民休憩和活动的新场所。此外,仙美村还成立了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水菱角品牌,现在正在搭建电商销售平台,走规模化种植、集中采摘、品牌销售的现代化农业道路,着力提高农户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王向阳坦言,虽说是临时组建的工作队,但在他看来,队员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就拿甘建波来说吧,他是我们市住建专家库专家,工程建设方面没得说,又在镇村规划部门历练多年,规划业务能力特别强;翠亨新区机关干部李豪杰,毕业于中山大学,熟悉招商政策和产业规划;金融助理谢栋是中山农行客户经理,熟悉金融产品,为镇村金融规划、贴息政策、农户融资发展提供金融活水;所以,大家在这种‘强强联合’的氛围下,也让我们不自觉地比学赶超,不断努力。”

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衬、互相监督,是王向阳对于队伍关系的阐释。队员甘建波也常常念叨,“其实我们工作队每个队员的心愿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王向阳表示,他们将继续带着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税务局和供电局党(工)委和党政领导的殷切期望和信任嘱托,持续精准发力,推动溪口卤鹅产业发展以及“书记项目”的落地,营造热爱磷溪、了解磷溪、宣传磷溪、奉献磷溪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用脑用力,和全镇干部群众一起真抓实干、突出实效,全面助推磷溪镇乡村振兴工作。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王蔚然 
◆图:由受访者提供
◆见习编辑:赖彤瑶 
◆二审:魏静文
◆三审:向才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