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豆娘
天地间,总有许多令人怜惜的小动物,比如蜻蜓。
春暖花开时节,在河溪边、小池旁,常见成双成对的蜻蜓翩飞,或悬停,或静驻,或穿梭忙碌在花草间。他们体态轻盈,身姿优雅,用斑斓的色彩,旋起生命之舞。如天地精灵,在莲叶与水草间飞翔。
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蜻蜓有大小之分。大的才叫蜻蜓,小的另有一个更优雅的名字,叫豆娘。
为何叫豆娘?据说,这名字是从英语翻译过来。小飞虫英文名damselfly,dam的读音似“豆”,豆有小的意思,所以damselfly就译成了豆娘,真是信达雅的典范。
暑假是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的最好时机。记得那年暑假,我和小伙伴们常到草丛中捉豆娘来玩。
豆娘是蜻蜓目昆虫。有多种,在中国大约有650种。豆娘与蜻蜓的区别也较大。蜻蜓个大,颜值差,以黑大粗为主。豆娘身体小巧玲珑。休息时,豆娘的翅膀会折叠在一起,敛在背上,像姑娘绾的马尾辫。而蜻蜓的四个翅膀会展开,像固定翼飞机。豆娘因体态优美,翅膀色彩鲜艳,更多人喜欢。如果把蜻蜓比喻为焦大、薛蟠,那豆娘则是黛玉、宝钗等金陵十二钗。
豆娘的腹部也细瘦修长。束腰,反衬出胸部的丰满。长长的躯体,被腰环分成六到八节,如穿着包裙。它大大的眼睛分列脑袋左右,像一个球型探头。即便休息了,眼睛骨碌碌一转,四周情况也尽在掌控中。
最妙的,豆娘的颜色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都有,甚至还有更多组合。腰环也各异。仿佛穿着不同颜色筒裙的姑娘。豆娘翅膀超薄,透明而脉理清晰,有的与身体一色,或紫或黑,浅红淡黄,色泽浓郁,发出金属般光泽。
除了体型颜值,还有眼睛的区别。蜻蜓的一对复眼,上面贯通。而豆娘则独立且更突出。豆娘的眼睛拉得很开,整个头部状若哑铃,看她们的脸,感觉她时时在微笑,显得那么呆萌。
其实豆娘很弱小,到处是天敌。鸟雀、螳螂不说,蜘蛛、壁虎也爱吃它。小时候,我们在上学路上,也时见豆娘折断的彩色翅膀。有时,捡起来,夹在课本内,做书签。看到它,就想起它曾经托起过的美丽生命。
有时,我们会看见豆娘贴着水面起舞,突然用尾巴在水里触碰;一下,又一下,姿态轻盈灵巧。这叫“蜻蜓点水”。其实,是豆娘娘在产宝宝呢。
豆娘一生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豆娘妈妈把卵产在水生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卵孵化出幼虫——水虿。水虿要在水中生活很长时间,约半年。他们以鱼卵、小蝌蚪、孑孓为食。等到春暖花开季,它们才脱去褐色外壳,羽化成一只只漂亮的豆娘。而豆娘,生命却只有十来天。与其整个生命历程比,实在太短暂了。
羽化成豆娘的成虫,整天双双对对翩飞着,其实,他们是抓紧这宝贵时间相恋相爱完成繁衍后代任务呢。豆娘爱爱的姿势美极了。尾部与腹背连在一起,呈“Q”型、“之”字型、“心”型。它们在跳生命之舞,不论飞翔中还是静立休息,姿态保持不变。原来,雄性豆娘生殖器官位于腹部,雌性豆娘则在它的尾部。交配时,雄性豆娘尾巴点在雌豆娘头部。雌性豆娘弯曲尾巴贴在雄豆娘腹部,雌、雄豆娘首尾相连,形成各种优美的图案。原野、天空是他们的大洞房,太阳为他们证婚。它们则用最美的姿态,最绚丽的色彩,奏起大自然中最美妙的生命乐章。而这个时刻,也是最让人类痴迷观赏的时候。摄影师们忙着追逐这大自然的模特,不停地按动快门。
草丛中有许多豆娘。促它时,豆娘反应不灵敏。它们休息时,轻轻伸手捏住翅膀便手到擒来。也许它们根本不在乎人类捉与不捉。最可爱的要数一种紫色豆娘。它们着一袭紫黑色的衣裾,落在开着紫花的益母草上。我们叫它们“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在它的尾巴上系根小绳子,让它复飞。系了绳子的豆娘负重飞不高,飞一会便又停了。我们便把绳子解了,恢复它的自由身。后来才知道,豆娘主食蚊、蝇、蚜虫、木虱等,是益虫,人类的好朋友呢。
古人对昆虫的认知没现代精细。许多诗人写过咏蜻蜓的诗,他们写的蜻蜓就包括豆娘,甚至主要就是写的豆娘。唐韩偓就写过《蜻蜓》:“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最著名应属宋代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等等,意境均美妙。
那天,郊游回来,我也拟了一首咏豆娘:
甚爱百花娇艳,也怜水草清幽。妾身寄寓水汀洲,莫道因谁消瘦。
本性无为清静,无心邂逅风流。浅浅诗意敛温柔,喜个山明水秀。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片:吴从惠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