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国||夏日槐树下 (实力/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7-22

夏日觅清凉

立夏过后,太阳的光线变强了,《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这时节万物繁茂,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逐渐成熟。节令有序运转,小满来了,乍一听似乎是一位邻家姑娘的名字,百花簇拥的小满,步态轻盈,款款而来。于是山朗润水渐涨,靡草死麦梢黄。芒种正昂首挺立,在前方等着小满姑娘。芒种即忙种,“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芒种过后,气温明显升高,这热还不够辣,不够毒。到了夏至,阳光下一溜烟儿的白,节气再向前推进,过了小暑进大暑也就入伏了。此时日头毒辣辣的就像是包不住的火,阳光照在人身上也热辣辣的,乡间的土路在太阳的朗照下泛着热气。阳光把堤坡下面河里的水舔瘦了,向阳坡地上的草都晒蔫了,耷拉着脑袋、弯下了腰身。

院子里有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树下可觅得一阵清凉。夏日的午间,在树下支起一方小桌,几个人坐下来喝着自制的粗茶,漫不经心地闲聊着,暑热漫长的午间就悄悄滑过去了。

绿绿莲叶下的碧波,生有青苔的泉石,泛着油腻光泽的竹席,没有系扣敞着胸的行人,一棵浓荫蔽日的大树下端坐的老者,光屁股的娃娃手里举着一个老冰棒,这些都能给人凉爽的感觉。

清少纳言《枕草子》一书有这样的句子,“七月天热,夜里往往到处敞开着,有月的时候,忽然睡醒觑见,情景妙极。即使暗无月,亦可赏。至于拂晓之残月,更有难以言喻的情趣。”她在纳凉这一节里还说,天气非常热,正是乘晚凉的时候,四周的事物已经看不大清楚了。

薄暮时分,蓝色的天幕逐渐变成了暗黄,望着屋檐下麻雀倦飞的身影,隔着墙可以看见邻居院落中梧桐朦胧的树影。夜晚来临了,虫鸣从土墙根儿传来,从对面荒芜院落的杂草深处传来,远处的蛙鸣也在这时贴着胡同的地面传了过来,这些声音能让燥热的心寻得片刻清凉。

吃过晚饭,我卷着一张苇席走上了堤坡,堤坡两侧的树在一轮明月的窥视中将暗影铺在了地面上。堤坡上已经来了好多人,二胖、牛娃、阿刚,几个小伙伴儿围坐在先爷的席子周围,先爷的烟袋锅明灭闪烁,很明显故事还没有开始,我将席子在堤坡的某一处铺展好,便匆匆跑到先爷的席子旁,等先爷过足了烟瘾,演绎了多年的故事就开讲了。毋庸置疑,起伏跌宕的故事也是乡间夏日独有的清凉。

堤坡紧邻着一条小河,这时候河水流淌,水声清朗。在白天,小河是小伙伴们寻觅清凉的最佳去处。泛着清波的河流守望着我们成长,暑假里,我和几个小伙伴相约,吃过早饭就去河里玩耍了,整个上午都在小河里游泳,打水仗,摸鱼逮虾,往往是堤坡上谁家祖母呼唤吃饭的声音远远传来,我们才不情愿地从河里爬出来,踩着白沙铺就的小路跑回家。

许多年以后,我闯进了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森林,闯进城市时我还是一个青年,如今我已经步入中年。中年成熟而奔放,若与四季相比照,能不能算是一个人的夏天?我想起了赫尔曼·黑塞在《堤契诺之歌》中写下的一句话,“我的心已不是春天,我的心已是夏天。我比当年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也更心存感激”。

夏日午梦庸长,若不睡觉,在阴凉的书房中翻阅诗卷,那些闪耀着灵性之光的文字能唤起诗意般的清凉。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刚刚从井里打出的水浸泡过的瓜果有别样的清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的荷风竹露也能给人清凉的联想。

过雨荷花、午荫嘉树;青草池塘、阴阴夏木;幽花避日,翠树含风。古人笔下总有抒写不尽的夏日清凉,只需看一下这些诗句所用的意象,就如同夏日午间咬第一口冰棍儿一样,瞬间便生起凉爽。

作者简介:高卫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文学硕士,现居郑州。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大地文学》《奔流》《牡丹》《雪莲》《延安文学》《佛山文艺》《散文诗世界》《小品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文汇报》《解放日报》《珠海特区报》《青岛日报》等。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原创 16757人浏览   2025-07-30
人人都是“防蚊灭蚊行动派”,招式有→
原创 11116人浏览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