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五家书店的黄一强
在中山岐江河畔迈出书店转型第一步
宁静的岐江河畔,藏着一家5000平方米的阅读空间——广东瑞德购书中心,这是中山市西区街道最大的书店,藏书近7万册。这里书籍种类齐全,既有图书批发又有零售体验,着力构筑鲜活繁荣的多元文化商贸业态。
广东瑞德购书中心是中山西区最大的书店。
书店创始人黄一强是个有故事的“老男孩”,今年52岁的他自1995年起即涉足实体书店领域。四季轮回,他在图书领域一干就是27个春秋。他已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打工仔”变身同时运营5家实体书店的老板,这些书店分布在中山、佛山两地,年营收超4300万元。
丨在书店挣得第一桶金丨
故事还要从1995年说起,那一年,25岁的中山沙溪人黄一强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珠海文华书店从事图书销售的业务拓展工作。黄一强回忆道:“当时,整个珠海,实体书店不过几十家。书的价格不高,手捧一本图书阅读是令很多书虫满足不已的业余消遣。”
黄一强最初涉足图书领域是为了谋生。在没有电子产品的年岁里,他凭着勤恳能干的工作态度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我记得那时有个大客户,是个来自澳门的中年男人,他是一个很儒雅的读者,每次来书店一买就是10多本,大多是文化类书籍。”黄一强说,这位客户每个月都会来买书,聊天中,他得知对方是一名公务员,在澳门有两套房子,一套房用来居住,一套房专门藏书。
整理图书的黄一强。
几年后,黄一强回到故乡中山发展,跟着中山文化书店的老板做图书批发生意。在他看来,实体图书的黄金年代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到2010年左右。“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比较单一,能看个电影、听场戏已经算很好了,看书自然是不错的消遣方式。”
2005年,黄一强接手经营文博书店,从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打工仔”当上了“书店老板”。“我们相当于是三级图书批发商。”黄一强介绍道,2015年,他改变传统的图书批发营销思路,开始涉足零售领域,为更多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在书店中“打书钉”的学生。
丨为书店起个特别的名字丨
2017年,广东瑞德购书中心诞生于岐江河畔。黄一强说:“既然是转型,那就要起一个有新意的书店名。我觉得之前的文化、文博等店名都太过普通,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我将书店命名为‘瑞德’。”“瑞德”取自英文read的译音,足见其对“阅读”的喜爱。
黄一强和同事讨论新书。
瑞德购书中心是一间复合型书店,一楼是零售区,装潢精致,木质书架书香味浓,高低展台错落有致,新颖的文创产品和布满书籍的背景墙相映成趣,极具格调。在书店一角,读者可以点上一杯咖啡,享受轻松怡然的阅读时光;沿着扶梯拾级而上,二楼则是风格截然不同的批销中心。分类货架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教辅书籍,仓储部十余名员工正忙于将书籍按单打包分发。当日,打包好的批量图书将循着5条线路,配送至中山各镇街及佛山、珠海等地。
书店楼上是批销中心。
2018年,中山本土企业在佛山大良新开一个大型商圈,邀请黄一强入驻。经过多番考察,黄一强欣然应许,在佛山开了首家“璞一”品牌形象书店,占地3000多平方米。“璞一,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玉,读者最初走进书店时就像一张白纸,就是‘一’,最原始的天真状态。起名‘璞一’,是期许以一个城市温暖的文化符号,召唤读者们探寻一方广阔的人生境遇。”
市民在书店选购文具。
璞一书城的整体空间开阔明亮,氛围温润静谧。一开业,其多元的文化业态就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图书区、文创区、咖啡厅、阅读休息区、少儿区、DIY体验区等应有尽有,一站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文化需求。“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目前来看,这个书店仍然处于盈利状态。”黄一强说,这间品牌形象书店开业不久,他就先后收到佛山北滘、高明、容桂等地关于书店入驻的邀请,“它们都开出了很不错的优惠条件。”从2018年至2020年,他每年都在佛山当地新开一家书店。今年4月14日,他应邀在佛山容桂街道开设的公园书吧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只需供应书籍即可,装修、运营都是当地政府部门在做,但图书的收益归属于我们。”黄一强认为,佛山市对书店经营者的扶持政策值得点赞。
黄一强认为,实体书店可带给读者真实的阅读体验感。
“总有一些东西,是高科技无法取代的。买一本书,就拥有一份真实感。” 黄一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仍有其存在的必要价值。身为中山人,他愿为中山“文化兴城”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继续深耕中山本土图书领域,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社区、学校等合作,构筑集精品阅读、文化休闲、互动交流、个性体验等于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式人文空间。”
◆中山日报社 中山+
◆策划统筹:廖薇
◆文+:记者 张倩 见习记者 余晓琳
◆图+7、视频摄制:冯明旻
◆平面设计:彭晓光
◆编辑:廖薇
◆二审:张鹏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