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端阳杨柳枝
我的家乡称端午节为端阳节。
端阳节来临前常有狂风暴雨,由于雨水量骤增,山里会形成无数条急流,从四面八方涌向池塘,池塘的水向外溢出,鱼儿顺水而下,河里的水淹没田野,淹没刚刚转绿的禾苗。有一年洪水冲进供销社,卷走贮藏的几十桶柴油,我们村在下游,村里老老少少提着大桶小桶,用长木棍在洪水回漩的湾里捞油。
小时候,我总不明白为什么在端阳节这一天,父亲会非常严肃,而在其他节日都是喜气洋洋。我们整齐坐桌旁,看父亲将咸鸭蛋切成两半,我们吃蛋他吃壳,沙沙地响。看父亲将雄黄朱砂倒入酒里,用无名指醮醮,点在我们额前。雄黄是黄色,我趁父亲不注意偷偷往脸上涂,从此就多了一个名“黄杆杆(黄鳝)”。这是村里的孩子看到我脸上涂的雄黄后取的绰号。
据说端阳日是毒日,表妹农历五月初五出生。在她出生时,她的祖父取出家里捶衣服的棒槌,在堂屋门前念叨一番,然后将棒槌在阶前木柱上用力一敲使劲掷出去,“丢喽——”一声长啸。她的祖父是在为孙女祈福辟邪。过去,人们以为这样可以把小孩的灾难扔出去,把吉祥留下来。表妹取名端阳。
端阳节前一天,不用家长吩咐,村里的孩子们会主动去山里折“将枝”(当地俗音,学名荆条)、桃枝和柳枝。山里最多的是将枝,桃枝不多,柳枝没有。柳树生命力极强,喜光喜暖喜湿润,主要分布在江浙湖南一带。王之涣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杨柳即柳树。玉门关春天气温回升慢,杨柳会推迟发芽,到端阳节应该是有柳可折的。在我们这,有一年我在湘江边摘数条柳枝回来,插在水分丰富的小溪边,大概是有心插柳的原因吧,可惜没有一棵能够成活。
柳芽小如米粒,淡黄,远看若有若无,变成小叶,也是浅浅淡淡,如烟如雾。湘江河堤岸上有高柳,开花时节,漫步其中,能闻到柳花淡淡的清香,如同新割下来的草香。
柳于我们村而言犹为珍贵,常常是村子里年龄稍大的男孩结伴一起去折。柳树稀少,有柳那个村里的孩子对柳的看管极谨慎,特别是端阳节前一天,本村外村的孩子们眼睛都盯在那棵柳树上。柳树长在河岸,小河上接水库,途径我们村庄,男孩们先沿河岸而行,在能见到柳树的地方,下到河里,逆水而上。他们分成两队,一队负责盯稍,一队负责游到树下折柳,遇到周围有人经过,伏在河岸盯稍的一组立马下到水里,小声而急促地呼喊:“有人来了。”然后一起贴到河畔待人离去。顺水而下本来就容易,况且还带着偷折来的胜利品,相比来时,速度快了一半。
至于孩子们为什么会清楚记得哪一天是端阳节前一天,那得去问他们。
那天,端阳日,天尚未亮,祖母就把露在屋外的将叶、桃叶和柳叶绑成小束,在每间屋的角落里帚扫,并轻吟:“五月端阳节,狗蚤(即跳蚤)蚊虫听我说,打你山上吃露水,莫在屋里吃人血。”鸡窝猪栏蚊虫多的地方,会再添一句:“将叶桃叶柳叶,打得你(代表蚊虫)出脓和血。”
雨声淅沥,到我们起床时,看到将叶桃叶柳叶早已小把小把地插在门旁的砖缝上。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