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头号健康杀手
【题记】《黄帝内经》有说:任何疾病,本质上都是心病。
中午一班好友喝茶,有老友忽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说抽烟喝酒会影响身体健康,但为何身边总有人一辈子都不抽烟也不喝酒,身体仍是出了大问题,最后也没能健康长寿?其实,真正影响健康长寿的第一要素,究竟是什么啊?
倾听疑问,我当场随口答说:是情绪。情绪才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因为,早些年聆听心理老师授课期间,参加案例讨论时也提出过如是问题,记得心理老师是如此作答的。
当时,有个企业老总紧接着也“帮拖”印证说,是啊,去年忐忑企业大额资金未知可否收回的那段日子,也曾照镜子清晰发现自己一夜间多了数根白发。后来资金问题化解了,随之白头发就再也找不到看不见了。
都说恐惧心理是人类本能,恐惧产生的能量对内心的冲击最大。正如有心理老师解读讲过:情绪是什么?情绪就是心。当心里不高兴的时候,情绪就会低落,身体机能就会产生变化。
最好的佐证是语言是文字。只要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找找与“心”(情绪)相关的汉字词语,两相比较,情绪与健康的因果关联也是显而易见的。比方说,正能量的有心安理得、心驰神往、心明眼亮、心平气和、心悦诚服等等;负能量的则有心烦意乱、心灰意懒、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有余悸等等。
这就无怪乎世界卫生组织亦有统计说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据说,目前医学数据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已达200多种,负面情绪是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人生气时会觉得心里难受,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内动力,损害五脏的精力,引起身体能量的内耗。当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的时候,最先攻击到的是身体的免疫系统。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是导致出现病症的最大原因之一。不同情绪会攻击不同的器官,中医智慧早有辨病:肾主恐惧、肝储愤怒、肺藏哀伤……所有的负面情绪,比如委屈、纠结、愤怒,终将化作一场免疫风暴。一个人受情绪影响,免疫能力大大下降,身体就容易产生疾病。对此,聆听心理老师如是解说过,情绪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情绪会为你赶走阴霾,而恶劣的情绪则会推着你走向深渊。情绪稳定,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生。情绪不好,比外界的环境更影响我们的身体。所以,真正的健康还需从情绪入手。
闲谈到此,那个老友继而又发问,这样说来,是不是平日没有情绪就好了?
不,不是也。因为,当年心理老师授课时也讲过,死猪才会不怕开水烫的。平日遇事有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或是完全没有情绪的心如止水(超凡高人例外),或是完全无法自控的心烦意乱。
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可能并不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而是情绪产生过后如何迅速应对怎样即时化解的问题。
有个老同学的祖母今年101岁了。偶尔见面说起其百岁祖母的长寿经,老同学都会感叹道,他最佩服老祖母的选择性记忆,老祖母只记住开心的,会(快速)忘掉不悦的。家里家外,平日只要有会让老祖母感到不喜欢不高兴的事儿,他听到老祖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她老了,眼睛也看不清,耳朵也听不见。
而心理老师讲课时说过,心理干预,“不能吓人,只能哄人”。但这一次在持续几年的疫情面前,也有友人问:吓怕了吗?答:吓怕了,被手机吓怕了!譬如说,时下的视频号、公众号等等,各类信息轰炸,呵呵……
心理学第一课,老师就这样教导说,化解心理焦虑(情绪)主要有三种途径:远离压力源,移情,改变观念。毋庸置疑的,对于当下防疫抗疫人人有责的你我他来说,“远离压力源”既不现实也不可行,但化解焦虑的方式方法仍有两个——“移情”与“改变观念”。说到“移情”,实际上只要每天可以悄悄放下手机,少点刷屏,就是一个好方法。而“改变观念”,心理学老师在剖析睡不着或睡不好之心因性疾病时早已鞭辟入里:“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须计较身边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诸如此类,清朝《幽梦影》作者张潮也有言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
如今在心理学界有个共识,世上所有的疾病,都是情绪打了败仗。缘于白天解不开的结,夜里必定要慢慢熬。很多时候,健康其实就是——
心态对了,病就好了。
心不对了,病就来了。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