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来了个小帅哥
早就有去西安走一趟的想法。
不仅因为西安是六朝古都,还因为这里曾经生活过我喜欢的人,比如李白。
▲何宗蔚同学。 摄影/田嘉伟
比李白小12岁的杜甫,曾有这样的文字描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洒脱至极!这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浪漫主义诗人,终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离开长安,浪迹于江湖去了,此处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
前两天读了一篇《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散文《霸陵柳色》,更是把我对西安的向往,提升到了非去不可的地步。然而近几年的疫情,不得不使我强压下出游的冲动。
想不到本学期,学生中来了一位叫何宗蔚的同学,说是来自西安,不由得对他留意起来。何宗蔚同学十六岁都还不到,却有一米八三的个头,鼻梁挺直、发型硬朗,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帅哥。他听说语文老师很喜欢西安,但又没去过。就和我聊起了许多关于西安的话题。
比如碑林,他说:“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园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那里矗立着中国历代书法家的著名碑帖”。
我们谈起大雁塔,这个西安标志性的景点。也谈起秦王兵马俑,还谈起张骞出使西域等等。我发现这个小小年纪的少年,腹中却装满了很多成年人才拥有的知识!
宗蔚同学还和我谈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说他喜欢里面的孙少平,那个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的人、那位在学校里只能吃两个黑色馒头的人。但是他的强忍饥饿而坚持学习的精神,以及满身臭汗混迹于街头的揽工汉形象,深深地打动和鼓励着宗蔚同学。
宗蔚对我说,他爷爷喜欢唱秦腔。我十几年前,看了一部西北的电视剧,里面有一句即将赴刑场的英雄好汉的唱词:“刀斧手,押爷在,法场外.....”唱词高亢、激越、凄凉,很有西北的味道。正是秦腔的独特唱腔。我想有机会要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形成秦腔这种独特唱法的历史原因及地域原因。
我的朋友喜欢唱一首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妹妹你走西口》,西北风的调子,曾风靡了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坛,是听众感觉到西北高原的劲厉寒风,以及西北人追求感情的酣畅淋漓,和对改变现实生活的渴望。
宗伟继续和我谈起羊肉泡馍,谈起孜然牛肉.....
“你会唱陕北民歌吗?我打断他的话”他扯开嗓子,跟我唱起了,“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我问宗蔚,喜欢贾平凹的最新小说《暂坐》吗?宗蔚告诉我,不太看得懂。只觉得是一群穿着旗袍的阿姨在来回地走动。
宗蔚还告诉我,他喜欢看《三国演义》,
《西游记》、《水浒传》。
“红楼梦喜欢吗?”
他说不喜欢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脂粉气。
我不禁对面前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少年人刮目相看起来,看来知识的拥有与见识的多寡,并不完全成正比。要全面了解一个学生,耐心地交谈显得很重要。
听说语文老师是云南人,他也一下子向我提出了十几个问题。
“云南为什么四季如春?”
“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大理的风花雪月是什么?”
“什么是罗平的鸡枞?”
......
我正要四平八稳清清嗓子坐好姿势回答他的问题时,宗蔚手机的微信功能,滴滴响了两下,他低头扫了一眼,对我说“对不起老师,我打篮球的时间到了,您下次再解答我的问题吧!”
话音刚落,他人已飚到了篮球场上,我抬眼望去,宗蔚帅气地运球、过人、起跳,一个优美的三步篮上篮动作,定格在我的视野中......
(请勿微信投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文责自负。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