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功‖小麦的情怀(乡域/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8-1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小麦情深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在空旷苍茫的田野里,在萧瑟寂寥的秋风里,小麦“逆势”而上,义无反顾地来到大地的怀抱里,在墒情适中的土壤中憧憬未来。

大约经过一个多星期,在吸收了足够的土壤水分和太阳的积温,鸡呜催佛晓,小麦被惊醒,一望无垠的田野里蓦然间齐刷刷地冒出一片片呆头呆脑鹅黄色的麦芽,麦芽尖儿上那一串串晶莹的露珠,似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眺望大地。

稚嫩的麦苗迎着朝霞,渐渐地卸去鹅黄色,向着太阳欢呼雀跃,换成了碧绿的容妆。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口中之食,对古老的野麦经过漫长的观察、甄别、筛选,逐渐驯化培育,具有了优良的品质,金榜题名为“小麦”。着力保护和发展。

小麦笑得合不上嘴,以“不能亏了人们的器重与培育”而感恩。就这样,小麦这颗穿越亘古,穿越时光的种子,在肥沃的华夏大地上,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以适应性最强,产地最广、产出最多、营养最好,在粮食作物中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独占鳌头。

秋日的乡村,茫茫的田野,到处一派忙碌景象,是乡亲们最忙最累的身影,丰收的喜悦伴随着辛勤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一担担,一车车,满载着收获,脸上笑开了花。收获完毕,播种小麦又成了乡亲们最忙的农活,期盼来年。

霜降过后,冰冷刺骨的北风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踏歌而来,令小麦怦然心动,冬天到了,做着长长的美梦,梦中的世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透过积雪的缝隙,小麦隐约听到乡亲们虔诚地说:“冬麦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农事气象的谚语里,在瑞雪兆丰年的景象里,小麦高兴的储备能量,蓄势待发!

几场冬雪过后,春天不远了。小麦把心事藏了起来,翻个身,伸个懒腰,又做起春梦,梦见自己要成为一个容面娇艳,亭亭玉立,含情脉脉的美女。

朦朦胧胧中,春天到了,春雨淅沥,润物无声,绿波荡漾,小麦慢慢地舒展身子,吸吮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客行芳草垂杨外,春在柔桑小麦中。细雨疏田流水碧,残霞拥树远林红。”打开古老的诗词,每一行都涌荡着小麦那无边的翠绿。小麦用它柔情的身躯,把春天推向万紫千红,繁茂丰盛。小麦地拔节的声音,呼来南归的燕子,和鸟儿们一起共奏欢快的音符,盘旋着、悠扬地飞舞,轻轻地掠过小麦的发梢。

农历四月,小麦进入扬花期。白嫩细碎的麦花儿芳香四溢,在初夏明媚的阳光里,互相簇拥着,欢笑着,随风轻扬,爱意缠绵,雌雄交欢,在光合作用下,吸天地之精华,集万物之灵气,孕育子胎,发育成穗。

过了小满,小麦完成了成长的日月,脱去绿装,穿上黄袍,笑迎乡亲。

在“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日子里,麦熟一晌,以其越成熟越低调的谦和,低着头,弯个腰,在微风中摇曳,麦浪翻滚,涌向天边。

布谷嘹亮,蛙声如潮。乡亲们怀着丰收的喜悦,以“抢黄不抢青(麦青一包浆)”地收获,熟透的小麦在锋镰“嚓、嚓。嚓”地声中,醉倒在乡亲们浸透着汗水的怀抱里,肩挑、车拉,沿着南风似火的乡间土道,运到早已压实溜平的场院里,或上垛,或摊匀晒得干焦后,有牲口拉着磙子,一圈圈地碾压后,乡亲们举起连枷,飞扬那一上一下“扑踏、扑踏”有节奏地拍打,颗颗小麦你推我搡,脱壳而出,破开了天赐小麦“的奥秘。

“三夏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夏忙。”这个季节的乡亲们披星戴月,虎口夺粮,翻晒金黄,积囤归仓,丰收洗去了他们浑身的汗渍,忙碌的疲惫,心里是最幸福的满足,眼里最亮的光芒。

而今,机械化种植,联合机收割,乡亲们脸上无不洋溢着种地的省力,收获的便捷,那轻松的欢乐。

天若无情亦有情,小麦对人情之深。只要我们真诚善待(精耕细作),小麦一往情深,一代又一代地把生命扎根与季节里,一茬又一茬地孕育饱满的籽粒,一颗又一颗地捧出洁白如雪的面粉。

千百年来,小麦以执着不变的本能与忠贞,殷服着我们的舌尖美味,深深地滋养着我们的血肉与身躯。于其说是小麦把我们的皮肤变成了它那颜色的模样,纯洁的褐黄,不如说是小麦铸就了我们柔和与坚强,执著与担当。

情深的小麦,唯美的小麦,不负哪年,不输暮年,归来仍是少年,秉承对人类永恒的奉献。

民以食为天。我们对小麦同情深!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实习生 袁隽清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