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昇秀‖普宁钟堂村:两代英烈(“红心互联”征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5-3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普宁钟堂村:两代英烈

榕江之滨,普宁市南溪镇钟堂村,山环水绕,茂林深竹,蓊蔚洇润,草野庙堂,清明和煦,洽然荡溢,一方钟灵毓秀之地。就是这个潮汕村寨,诞生了中共汕头地委首任书记杨石魂和战斗英雄、国家英模麦贤得的战友杨映松两位英烈。

与高中同学结伴参访杨石魂、杨映松家乡时,笔者曾不揣冒昧音韵不全词不达意下笔无文撰写了两幅对联:“春草塘边念家国;白云天上吞大荒”、“丹心昭誓愿,敢把雄躯填海表;碧血铸忠魂,奋餐仇寇柱天南”,以赠杨氏乡人。也算是对两代革命先烈的深情怀念,对那些抛头颅洒热血奉献毕生身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先驱者,与他们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革命岁月的追思缅怀。

▲杨石魂遗照

一门忠烈杨石魂

走进钟堂村的时节正达夏季,相思树灼灼开放其华菁英,山岗乔木亭亭如伞蔽日宜人,古寨民居幽幽小巷蜿蜒悦心……夏日炎炎,热情似火,目睹村前寨后根深葳蕤的故乡榕树如盖似巨伞,缕缕骄阳“见缝插针”穿透繁枝茂叶投射于乡道,和风轻拂,光影摇曳,万状纷呈。仿佛误入桃花寨:世事纷扬置身度外,心境澄明物我两忘,尘嚣远遁静谧忘忧,不知今夕为何夕。

一路所见,景物色彩浓烈,红日艳丽,巍巍高照,金光万缕,都是异彩纷呈的山岗村寨;当静下心去聆听,用神去揣摹,就会发现每一条线条都充满着希望与力量。那,是热力四射,热血奔涌,激情磅礴。

我喜欢看古建筑,因为那些建筑物滋养一方之民,积淀着厚实的人文气息,是最能直接反映一个地方民风民俗和宗族文化的载体。而如今的杨石魂故居,少了些熙熙攘攘,却多了古朴和宁静。

钟堂村,位于普宁市区北23公里处,南溪镇辖下行政村。明永乐年间(约1403),杨、郑两姓居民从福建省大城内乡来此定居,发现陈友谅军师何野云的地图上标注“钟堂”字样,因而沿袭其名,并用至今。聚居群落呈点状分布。村东北角的仁厚里,就是杨石魂烈士故居,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堂村水脉密布,有两条大型的溪渠,北侧为自然河道——榕江支流,其西来北上绕村后山南下,过老寨前、钟堂桥、粮所桥而分流,其一再次北上南溪村,其二东去篮兜村、东内村等;南有沿着县道东西而行的引榕渠。水系的发达,使钟堂水乡景观的味道特别浓烈。1902年9月11日,一代英烈杨石魂,在钟堂村一位中医世家呱呱坠地。年轻的父亲喜不自禁,给小宝宝取名秉强,字昌义,意即秉承我中华民族五千年之雄强,弘扬民族平等之大义。爱国情怀溢于言表。

1923年,杨石魂在广州求学期间,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新学生社和青年团。翌年入党后,被派到汕头负责筹建地方党、团工作。随后,中共汕头特别支部成立,杨石魂作为潮汕地区党组织的创建者任首任支书,领导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他的二弟杨慧生也来汕头开展工会工作;其三弟杨昌明也被派到揭阳三区负责农会工作。三兄弟一心一意投入革命工作。但在日后的革命斗争中,杨慧生不幸被杀于汕头市,三弟杨昌明也被悬红通缉,只好亡命海外。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形势下,他与地委领导一起,组织普宁和各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建立普宁县临时人民政府,组建东江工农自卫军,彭湃为总指挥,杨石魂先后任副总指挥、党代表。

1925年2月,杨石魂成为潮汕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1926年,中共潮梅特委改称中共汕头地委,他任地委委员兼工委书记。1927年7月,杨石魂按党的要求重新回到潮汕,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同年9月23日,中共前委书记周恩来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到汕头。杨石魂即在普宁召开革命骨干会议,重建农民武装,开展策应八一起义军的斗争。

10月3日,杨石魂负责部署护送起义军领导人撤离战区、远赴香港的工作。会后,起义军在池尾莲花山遭敌军突然截击。周恩来同志当时正发着摄氏40度的高烧,仍带病指挥起义军反击敌军的截击,但无奈敌众我寡过于悬殊,最后只剩下区区几人,一支小手枪。当此危难时刻,如何护送起义军领导人安全撤离战区,是一项极其危急和重要的任务。杨石魂毫不畏惧,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勇挑护送周恩来、叶挺、聂荣臻三位领导人的重任。他与敌人斗智斗勇,护送3位领导人安全到达香港。

1929年 2月,党中央派杨石魂到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省委秘书长。同年5月,正当杨石魂在省委紧张工作时,不幸遭敌人围捕。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不久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杨映松弟弟杨海松一家和麦贤得在一起

英雄战友杨映松

杨映松烈士是麦贤得(时任轮机班轮机兵)的部门长,牺牲时任我海军611舰艇机电军士长(少尉)。他1942年出生于普宁市南溪镇钟堂村,少年时就读于钟堂小学。1960年入伍,1965年牺牲。在“八六海战”中,杨映松是611艇机电军士长,负责舰艇机器的管理使用和安全运转,担任全艇的损害管制(即全艇的灭火、堵漏、抗灾等),职责是确保战艇不沉没。据介绍,当年战斗中,他冲在前,英勇顽强,毫不畏缩,在炮火中不停地巡视舰艇,走船头,跑船尾,上甲板,下舱底,巡视舰艇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危险地段。战斗打得越来越激烈,当我舰艇冲到约距敌舰300至400米距离时,611舰机舱中弹进水,情况危急,杨映松毫不犹疑地带着战友,冲向机舱破损的地方,堵住海水,就在堵漏中,他不幸头部中弹,倒在战斗岗位上,胜利后被追认为“一等功臣”。

据杨映松的战友回忆,当年艇上的轮机技术班,杨映松和麦贤得、罗焕文、黄汝省等同班。1965年7月28日晚上,杨映松和战友接到命令:立即离开东海舰队南下,作好一级战斗准备,去执行新的任务。7月29日凌晨,他们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顺利到达汕头码头。上级领导宣布:7月30至8月3日为备战期。8月4日晚上8点多,接到命令:国民党两艘军舰,进入我领海,从事敌对活动,611艇立即出海给敌人迎头痛击。

当时,杨映松同志在六号战位。8月6日凌晨,艇长崔福俊指挥611艇战士,和敌来犯的猎潜艇“章江”号展开战斗,隆隆炮声响彻海天。这时,敌人的两颗炮弹,分别打进611号艇的前机仓和后机仓里,麦贤得受了重伤,而杨映松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50多年来,战友们一直怀念杨映松烈士。战斗英雄麦贤得一直对杨映松的家人关怀备至,对杨映松的弟弟杨海松连称“你就是我的亲弟弟”。

(文责自负。文章主要人物、事件真实,不得造假;严禁剽窃、抄袭、套改,否则将取消活动参与资格。征稿邮箱:970788892@qq.com。)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图/ 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0 条评论

推荐阅读

最高37℃!中山高温橙色预警生效
14460人浏览   2025-07-06
小暑催夏盛,荷香沁满塘
13457人浏览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