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 他“见”到了我(讲述/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4-0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我是你的“眼”

天黑的像蓝黑墨水染成的画幅,我就独自徜徉在这雨后的画中。雨雾朦胧,几乎将路边依稀亮着的灯光稀释殆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的诗句应合了我此刻的心境。

寻找光明的黑眼睛此时此刻藏在被雨滴打湿的几缕头发后面,我恐惧地看着前方偏僻的小道。“怕什么!”我安慰自己道,“我就是高尔基说的那只暴风雨中的海燕!”想到这里,我又大踏步地向前走去。只是离那条孤僻而黑暗的小道越近,心中恐惧的色彩就越会增加一层,但总有一缕光明支撑着内心毅然前行。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每当我对现实感到无奈,对命运无力把握,遭遇不幸,所求不得时,我都会想起他,想起那个从未“谋面”却又彼此熟悉的人——阿荣——盲人。阿荣的世界无所谓白昼与黑夜,心门,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出于肩周炎的老毛病,我在工作之余偶尔会去按摩。阿荣,就是我在盲人按摩院认识的。

那日,我半坐在按摩床边,只见他双手摩挲着墙壁,小心翼翼地挪进屋,娴熟地取出叠放在柜子里的垫布。见他朝床的方向走来,我立刻站了起来,赶快移开床侧的鞋子。就在我起身的瞬间,我清晰的看到他胳臂上一条条凹凸不平的伤痕,那分明是烫伤后留下的疤痕。

昏暗的灯光让屋内的一切变得模糊,唯有他胳臂上的伤痕,清晰地在我的脑海翻滚。整整一个小时,他只和我说了一句话:“您应该是伏案工作吧?背部劳损得很厉害,应该经常肩颈疼痛。”

许是推拿起了作用,后面的日子里腰疾较之前好了很多。此后,阿荣便成了我的止痛针。慢慢地,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阿荣是中山坦背人,患有先天性眼疾,自幼便知可能有一天会失去光明。他告诉我:他很珍惜曾经的五彩缤纷,曾经的梦想。父母为他四处寻医治疗,但厄运终究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就在他成家之后,视力开始急剧下降,不得不辞去原来的邮递员工作而另谋生路。

因为盲,他无法分辨白天和黑夜;无法用双眼左右自己的行为;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更加无法像其它家庭一样生活……即便如此,他告诉我:他有一个爱他、不离不弃的妻子,还有一对孝顺、听话的女儿,她们就是我的眼……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萧煌奇歌中所唱“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记掀开,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后面与他熟识的日子里,我经常会带些夜宵给他,偶尔也会亲手做一些家乡的口味让他尝尝,因为这样他就不用因自己煮食而被烫伤。有时候他需要参加一些盲协的活动或是去办事,我也会抽时间送他。那时,我想象中摸寻着马路,四处寻找方向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也经常听他说最近又拿了什么比赛的名次,比如运动会、歌唱比赛和演讲比赛或是推拿技术比赛等等。每次谈到这个话题,他都会滔滔不绝,从他的言语和表情中,我读懂了他的心。那时那刻,他是开心的、幸福的,也是光明的。我想,我已经成为了他的“眼”。

可是突然有一天,店里的老板转告我,阿荣因家里有急事,没在这里上班了。我知道他定是来不及向我告别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朋友去坦背办事,途经一家按摩院的时候,我的心微微颤抖,许是因为追忆过往的缘故。我和朋友停车下来,走了进去。按响门铃,只见一个人双手摩挲着墙壁,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您好!需要按摩么?是否有熟悉的师傅呢?”看到眼前这个人,我的内心再一次翻滚起来,用颤抖的声音挤出来几个字“您……帮我按吧!”

房内的灯光依旧昏暗。这一次,我主动与他谈人生、谈过往。几十分钟里,都是我主动问,他被动答。他说,他是这个店的老板,也是盲协的副理事长,目前有7个员工,是盲协推荐的按摩机构之一。还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家还给了他们奖励和支持。我正满心欢喜地听着眼前这个熟悉的陌生人与我分享经历,突然间,他沉默了良久,问道:“你是那个谁么?是你么?呃……是阿娟么?”这一刻,我会心地笑了。

有一种极限叫做穿透力,它能超越常人的意志,让人为之震撼;有一种精神叫坚强,它能抵抗命运的安排,让人为之惊叹。

课本中,我认识了一群拥有如此意志和精神的人,他们面对厄运,选择坚强,承受苦难,不改初衷。犹如阿炳,因为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每天戴着墨镜,操着二胡靠卖艺度日。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他不向厄运屈服,他的手指在琴弦上划动,那琴声正是他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现实中,我认识的阿荣面对生活的不幸乃至绝望,没有坐以待毙、坠入虚无,也没有鱼死网破、玉石俱焚。他不懈地静静地寻找着。光明就是希望,痛苦和悲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希望。生命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寻找本身就是一条趣味十足的价值曲线。

四年后,阿荣终于“看见”了我。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图片+1/ 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 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原创 16747人浏览   2025-07-30
人人都是“防蚊灭蚊行动派”,招式有→
原创 11116人浏览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