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佾生‖挂钩上的年味(过年征文/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1-28

年味在哪儿 

年关将至。年味本来就日渐寡淡,新冠疫情持续肆虐,想来今年又将迎来一个冷寂的春节。不觉一丝凉意掠过心头。

年味哪儿去了?年味,被沉淀于岁月的深潭?被锁住在记忆的宝匣?不!年味,已被吸收为成长的养料,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化在中国人的骨髓里!年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回响——记忆中的“年”是响彻云霄的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除旧岁,曈日迎新春。每年除夕,千家万户鞭炮齐鸣,烟花耀门,直至元宵,直至整个正月。鞭炮声此起彼伏,街上“落红”缤纷,空中烟雾焕彩,霄汉万树花开,云际天女散珠。老辈人说,这才叫做钱花得响——响的是鞭炮,响的是除旧驱秽的快意,响的是迎新纳福的美愿,响的是热热闹闹的大年呀!

在全民一式“中国蓝”的年代,即使平时大补丁挂胸小补丁垫屁,即使再穷再难,大人们也会在过年给孩子置办一身新衣裳,让孩子们光鲜过年。一年中孩子们的“高光”时刻终于到来——一身即使宽松肥大(困难时期,一套衣服恨不得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多穿几年,有意做大),但对孩子来说,苦盼了一年的新衣服终于穿在身上,那份美滋滋的得意劲儿,任谁都会在镜子面前多转几圈!

除夕中午未到,孩子们就会吵着父母早早吃过午饭,急不可特地准备洗澡换新衣。小时候各家各户哪有浴室呀!男人洗澡都在村头露天的公厕里,男孩子也不例外。一桶热水,从家里提到村外,早已凉了。几瓢水,唰唰几下,冲下厕池。脚下臭气冲天,空中寒风飕飕,倒也颇多刺激好玩——毕竟马上就可以穿新衣过新年,吃大餐揣红包,再臭再冷也是美的! 

年味在挂钩上那只油光发亮的潮州卤鹅上飘香——记忆中的“年”是香飘满屋的呀!

潮州人一年到头省吃俭用,但到正月,只要经济条件许可,花钱豪不含糊。一只饶平狮头鹅是每年春节必备的头号菜品,还有猪头、猪脚、鱼、红桃粿等一应俱全,这些都是祭祖拜神的供品,必须精心准备。  

每年开春不久,潮州人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精心挑选几只鹅苗养起来,圈养放养结合,经十个月以上时间辛苦待弄,把鹅养得硕大壮实,留一至二只自家宰用,多余的拿到市场卖了,到年底也算一笔不小的收入。

每年除夕前一二天,潮汕农村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会忙于宰鹅杀鸡。一家人围在一起给宰杀好的鹅只、鸡只拔毛、清洗,忙碌而快乐。

 潮州卤鹅,号称“天下第一卤”,是潮州菜系中的压轴性名菜。鹅只选取头大身硕的潮汕特色狮头鹅,用酱油、冰糖、桂皮、砂仁、南姜、八角等配料调成卤水,取出内脏,洗净晾干后的整只光鹅放入卤水中,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熬煮。时间到,开锅,起鹅,一只油亮鲜美的潮州卤鹅挂起,瞬间香飘满屋,羡煞了孩子的眼光,吞干了孩子的口水。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一只潮州卤鹅,花去的是潮州农民一年的汗水和心血,经济价值不菲。操办一桌由卤鹅、猪脚、鸡、鱼、各式粿品等美味食品组成的祭祖供品和年夜饭,又要花费多少金钱与心血,足见潮州人对尊奉祖宗、感恩神灵的虔诚,对新春佳节的重视,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其蕴含的节日仪式感是多么隆重,节日文化韵味又是多么浓厚啊!

节日的高潮全在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长幼有序,和谐美满,尽享天伦之乐。这就是平时即使远隔千里万里,游子们仍要不辞辛苦赶回家过年的魅力所在。

年味,年味,其内核,说到底是传统文化之味。

年味,在人们的新衣、床头的红包袋、在大门的对联上焕彩——记忆中的“年”是红艳耀眼的呀!

逢年过节张灯结彩,披红挂丹,中国人对红色有一种近乎图腾崇拜式的喜爱。君不见,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穷得新年买不起新衣,大年三十也要给女儿喜儿扯下二尺红头绳,让她开心得手舞足蹈。贴春联,挂灯笼,送红包,摆年花……这一切都是红色唱主角,因为红色象征喜庆吉祥,象征红红火火的新生活,寄托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对孩子们来说,过年最高兴的除了穿新衣、吃大餐,还有就是收取大人们的红包。除夕夜里,大人们会把一个个装着压岁钱的精美的红包袋塞在孩子的枕头下,让孩子枕着大人的祝福做美梦。送红包的静悄悄,明知孩子八成还没睡,仍要轻手轻脚;等红包的故作安静,红包未到,睡意全无,仍要眯眼装睡。现在想来,仍觉得这是天下最美的事!

年味,在人们一声声“新年好”的问候祝愿中变暖——记忆中的“年”是情暖人间的呀!

“拜年”是春节的最主要文化习俗。旧时在潮汕地区,人们拜年时必带一对潮州柑——潮州人称之为“大吉”,亲友之间互赠“大吉”;主人对客人奉茶,送客人吃橄榄——潮州人称之为“槟榔”。槟榔和大桔,谐音“宾临大吉”,不仅寓意吉祥美好,而且表现了潮州人热情好客的民俗。

一声声“新年好”,“合家平安”,相互问好祝福,彼此笑脸相迎,握手作揖,交赠礼物,在大街小巷,在里弄厅堂,到处荡漾着人间最温暖的春风。

若问天堂在哪里,天堂就在新春佳节的中华大地!

淡了,淡了,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种种原因,使年味越来越淡,喜乎?忧乎?我想,扼腕和叹息是无意义的,有一点值得肯定和欣慰的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足,以前很多必须在春节才能拥有的生活享受和愿望,现在已经在平日里随时随地都能轻而易举地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每天,天天都是春节。

这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福祉,值得每个人张开双臂去拥抱!

作者地址: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桥东恒大城13栋201 中山日报推荐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19878人浏览   2025-07-07
小暑催夏盛,荷香沁满塘
14592人浏览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