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德‖普宁的陈记张记李记(南国/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2-30

普宁小吃

到底是潮州人,一到普宁,不顾正事就跟堂哥吵着饿了,要找个地方要“食”(jia)小“食”(jia)了。

潮州的“食”发音是“驾(jia)”,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写,问了家族群里的各位兄弟姐妹,都说无论吃喝就是一个“食”字。

我喜欢潮州小食是有原因的,每年清明父亲带我们回普宁拜山,热热闹闹拜过山,正正经经和长辈吃过饭。到了晚上,就是要好的堂兄弟姐妹们消夜的美好时间。

这是普宁一年里最热闹的时段,无论酒店、餐厅、商场都塞满了回乡拜山的人们。即使是晚上11点多,各个的消夜档口也是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似乎一个城市的热闹才刚刚开始似的。

消夜,必须要路边档才地道。陈记、张记、李记这些消夜老店就在马路边一路灯火通明地排下去。每家门口都见缝插针地摆着桌子和椅子,几乎不放过任何一块地方。粤V、粤A、粤B、粤S、粤C车牌的车也是一辆挨着一辆在路边随意地停放,排得老远。

店门口的桌子是琳琅满目的小吃世界,卤水拼盘、冻蟹、炸豆腐、反沙芋头、粿肉、卷煎、蚝仔烙、青瓜烙、南瓜烙、糖地瓜等等,还有好多我说不上名字的菜满满当当地摆在那里,光看都看得让人流出口水来了。看到有人来,忙碌的店主热情地迎出来,一律是潮州招牌笑容“乐(le)好(hao,四声)(你好),食(jia)咪该?(请问吃什么?)”虽然不会说,但这句还是听得懂的,好在可以看图说话,想吃哪个就指一下,身后的堂哥再用潮州话给店主说一次就行。普宁炸豆腐是肯定要的,粿肉、反沙芋头,地瓜粥也是肯定要的。

普宁炸豆腐,必须要配着葱花盐水。摆上来,炸得金黄的豆腐配着绿色葱花盐水煞是好看。稍微一蘸入口,炸得金黄酥脆薄薄的豆腐皮还稍带点韧劲,豆腐肉雪白粉嫩入口即化,是浓浓的豆香味道,葱花盐水微咸而清爽。油炸香、豆香、盐水香几种味道混在一起又似乎能清清楚楚地各自表达,有嚼劲豆腐皮和入口即化的豆腐混在一起又似乎水乳交融毫不唐突,真是好吃极了。

还有反沙芋头,雪白的糖衣裹着芋头,一块块干爽的模样,我怕太甜,就用筷子轻轻夹着,稍微敲一下,让糖衣剥落一些。一口下去,沙糖的甜就混着起了沙的芋头味道沁入进来,粉粉的干干的,本来淡淡的芋头清香和沙粉的口感在砂糖的引导下浓浓地显现出来,让你欲罢不能。

地瓜粥,也是我喜欢的。普宁的粥煲出来是很清爽的,米粒完整,粥水也绝不粘稠,雪白的粥里点缀金黄的地瓜。这是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的粥,让浸透了米香的微甜在唇齿之间慢慢回荡,慢慢融化。

除了这些,我喜欢的还有资格十足的卤水拼盘,香甜浓郁的糖地瓜芋头、萝卜烙、马蹄香味十足的粿肉,脆脆的炸芋丝,喷香的芋头干饭,还有好多只有潮州话才能说得上名字的菜。

我这么写普宁小吃,恐怕很多的普宁朋友要笑我没有把小吃的精华写出来。确实是这样,普宁小吃实在太多了。在不经意的某个街边转角,某个昏暗的小店里,也许就有普宁最地道最美味的小吃。

小吃,其实是一个地方最标志性的记忆,是陪着我们长大的吃在嘴里刻在心里的最纯朴的乡情。无论走到哪,走了多远,走了多久,只要一盘地道小吃,就能让你回到梦思萦绕的家乡。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原创 16757人浏览   2025-07-30
人人都是“防蚊灭蚊行动派”,招式有→
原创 11116人浏览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