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中山故事” ——中山“十三五”发展成就综述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0-27

五年,是一圈圈年轮,记录着高质量发展的轨迹;

五年,是一次次迈越,丈量着高质量发展的幅度。


图片来自网络

回眸“十三五”,中山在严峻挑战中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在战略机遇中始终拼搏奋斗,阔步前行。市委市政府以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奋斗目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加快重塑中山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出实招、用实功、求实效,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湾区视野 打造“精品中山”

在浩瀚的伶仃洋面,深中通道已具雏形,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东西两岸间,如果天气晴朗,对岸深圳的摩天大楼依稀可见。一边是深圳,一边是中山,因为深中通道的建设,把两地的地理位置缩短至半小时内,这条黄金通道,注定是助力中山再次腾飞的厚实翅膀。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报告就强调,要着眼深中同城时代,推动重大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力打造承接“黄金资源”的“金饭碗”,全面提升产业承载力,决不能让“大桥”变成“过桥”,“通道”变成“过道”。

当前,“双区驱动”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深度推进,特别是中央赋予深圳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大礼包”,大湾区必然腾飞,中山必有未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核鼎立”格局日益凸显。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大项目,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沉放进入关键阶段;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已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3个、投资总额687.3亿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光子科学中心、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中山科技大学、香山大学中山办学项目两所高水平大学筹建工作稳步推进……这些重大平台、重点项目为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打造“精品中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翠亨新区效果图 (图片来自网络)

改革创新 破解“发展之困”

“发展之困”归根结底是“思想之困”,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为闯关者助力、促创新者奋进、助实干者前行。唯有改革创新,方能破解“发展之困”。“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新的思路、新的改革、新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仅2020年,就部署推动111项改革任务,特别是围绕激发镇街活力,全面推开镇街机构改革,一揽子做好镇区财权、事权、考核、干部等制度设计,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表彰激励机制,树立各部门大力支持镇街、主动服务镇街的导向,塑造镇街之间比学赶超的竞相发展格局。

五年来,中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应用覆盖率百分百、连接香港海关“跨境一锁”项目落地实施、营业执照“二十四证合一”、成为全国首批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城市、下放459项镇街管理职权、全市政务服务2300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844个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一网通办”率达97%、市场主体增长2.7万户总数达44.8万户……可以说,改革创新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活力,是争先有为的内在推动力,更是坚决破除坐井观天、保守封闭的狭隘意识,坚决摒弃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坚决摒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安逸思想,坚决摒弃畏难却步、瞻前顾后的怯战心态的源动力。

民生福祉 坚守“初心使命”

“十三五”时期,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奋力打赢经济翻身仗到建设“湾区枢纽 精品中山”,市委市政府带领中山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扎实迈进。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书写了抗击疫情、重振虎威的精彩篇章。1—9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8.2%和46.2%。中山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突破五万元。2019年中山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78元,高于全省1146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02元,高于全省43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2元,高于全省1630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9,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小。  


记者 文智诚 摄

民生无疑是“十三五”期间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烈的成绩单。

碧空如洗白云飘飘,中山城市建设如“绣花”,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水质清澈、河道整洁,道路通畅、出行便捷”的精品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自2018年10月中山获得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来,通过打造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全域森林小镇、乡村绿化美化、公园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城市森林与生态产品提质增效;计划三年投入超600亿元推进全市黑臭水体整治;2020年1月1日-7月31日,中山市大气环境综合指数(2.53)比去年同期下降13.4%,在珠三角排名第4位。通过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公园建设、清污治水等工作,中山不断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更有活力、韵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成为考验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疫情发生后,我市抢先机组织百万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因为只有保住企业,才能稳住就业,从而保住基本民生,筑牢扩内需的基石,进一步稳住经济的基本盘。出台50多项“真金白银”的惠企利民组合措施,推进“中山稳企安商二十条”政策落实。截至今年8月,发放各项惠企补贴超过8.8亿元,为全市17.6万家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26.4亿元,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逾78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88.4万人,三个险种的社保基金历年结余514亿元。我市从2020年1月1日起调整增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调增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惠及中山35.5万多名退休人员。


记者 缪晓剑摄

中山定点帮扶肇庆、潮州的全部贫困村、贫困户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结对帮扶的昭通市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财政投入近20亿元、社会帮扶资金近3亿元、建立“1+8+N”协作格局、“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我市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战役两个战场:一是定点帮扶肇庆市、潮州市131条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28户、17428人;二是对口云南省昭通市大关、盐津、绥江、永善4个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至6月份,我市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2亿元,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八有”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2019年底,有劳动力相对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6元。同时推进对口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累计选派干部和技术人才296名,投入财政援助资金7.7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4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00个,带动5万人脱贫,20多万人受益。

此外、今年中山九成以上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双抢”警情同比下降逾八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左右、新建6所公办中小学学校新增公办学位6400个、中心组团15条黑臭水体截污工程基本完成……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市委市政府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增福祉,五年的巨大成就自豪地书写在中山1800平方公里大地上,幸福美好的小康梦想正在这里变得越来越真实可感,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

岁月不居,转眼辉煌“十三五”即将落子收官,壮阔“十四五”又将蓄势启航。

面对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敢于抢抓机遇,就不会在任何挑战面前止步不前;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发展定力,就不会畏惧任何大战大考;只要我们鼓足虎胆虎劲,团结拼搏、苦干实干,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

未来已来,我们必定续写更多“中山故事”。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吴森林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鹏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奇味录丨乡村九大簋
原创 15997人浏览   2024-11-26
中山市针灸治疗中心揭牌
原创 12396人浏览   2024-11-26
12391人浏览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