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食九大簋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0-07-3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请你食九大簋

按传统的习惯,农历除夕之夜,是一家上下齐聚一起吃团年饭的重要时刻。 但不管在什么日子团年,除了老人家要拜的神,菜式仍是重要的。广东人对隆重的宴席,有“九大簋”之称。

草根盛宴

很多人以为“簋(读音为鬼)”是广东方言,其实这是一个已近消亡的汉字,古代指放置食物的器皿,其形状或方或圆,有木制、竹制、陶制和铜制几种,原是当时贵族的食器或祭器,后来又渐渐流传到民间。广东有俗语:“请你食九大簋!”其意思不仅是指有九道菜,更是指最高规格的招待。

为何偏要用“九”字呢?民间有多种解释。九是最大的单位数,有长长久久之意。因为按周朝的礼法,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最高规格就是九簋,而皇帝日常也只许享用八个簋,其他诸侯和官宦之家,簋的个数得按规定递减,若超过了就要定罪。在人世间,皇帝这个位置一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是宰相诸侯还是土豪草寇,人人都想当。但皇帝不是人人能当的,特别是一介小民。中国人认为,民以食为天。故此,饮食之时,背着官家,将簋增加一个,比你皇帝更多,这也是一种快感。

“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仅是形态,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之意。在民间,九大簋当然是盛宴,但在过去,食材食法都不大丰富,主材无非是猪、鸡、鱼、鸭之类,再给冠上寓意吉祥的菜名,例如发菜蚝豉焖猪手要称为“发财好事就手”,这也反映出民间渴望富贵的心理,与九大簋的名称同根同源。

传统“九大簋”的盛宴,多出现在婚寿宴、“添丁弄瓦”、年节之时。中山虽小,但各处乡村各处例,不同镇区之间,“九大簋”菜式也有些差别,菜式也因时节而略有不同,但总的而言,多是大鱼大肉,不像今天的宴席,一定有一个青菜。至于广东人喜欢的老火汤,多用副料,如猪骨煲粉葛、参薯或者西洋菜,餐前饮用,不算入“九大簋”之中。

一肚子吉祥如意

另外,“九大簋”大致还有以下几款菜式:“红烧扣肉”是肉食不多年代的一个重头菜,配菜有香芋、粉葛,也有用发菜或西洋菜垫底的。人们往往更喜欢吃配菜。广东人向来有“无鸡不成宴”之说,团年饭当然少不了“白斩鸡”(现多叫“白切鸡”)。这是一个皮光肉滑、品尝嫩鸡原味的名菜。但后来也有人认为新年白色意头不好,改良为豉油鸡双拼的“鸳鸯鸡”。

鱼是少不了的菜,寓意“年年有余”,做法多样,有煎有炆,较传统的做法是用豆腐卜和豆角一起炆。

“猪皮胶炆鸭”,也常有人说,“吃猪皮胶吾吃鸭”,有些乡下地方有时会用薯仔(土豆)代之,味道也不错。

“炆冬菇”是山珍,用肥猪肉合炆,煮出来的冬菇很是肥美入味,里头饱含汤汁水分,软滑味香,被视为上菜。

“香芹炒土鱿”或“荷兰豆炒土鱿”往往是先用于拜神,再成为团年饭上的大菜。

物质匮乏年代,㓥鸡杀鸭一次不容易,鸡鸭的内脏是不会轻易浪费的,乡下称之为“胡剌”,于是“胡剌炒榄仁”也成了“九大簋”主菜之一。没有榄仁时会用油炸花生仁代替。

最后一个“九大簋”菜式是“炆薯菇”,也有人称“慈姑”。因此物形似男童的性器官,乡下人亦有将男童称之为“慈姑椗”之说。过年吃“慈姑”,有多子多福之意。


◆朗读:王娟
◆作者:唐不悲
◆图片:吴飞雄
◆编辑:石钟秀 
◆二审:吴嘉文 
◆三审:王忠 
◆素材来源:《中山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