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8字!关于房地产,政府工作报告传出这些重要信号
栏目:首页 来源: 发布:2020-05-22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当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房地产发展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其中,核心的房地产政策表述是这一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今年政府房地产政策主要目标。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政策的表述,今年的使用字数是最少的。譬如,2018年有关表述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表述是:“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到40字的房地产政策表述里边,透露出什么样的信号?经南方产业智库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房住不炒”的政策主调不变。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重大影响,由此引发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海外主要经济体集体“放水”。为此在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实对经济、房地产未来发展已经有所定调。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从现实的数据来看,4月CPI增速重回“3字头”,达到3.3%,这意味着物价其实是有所回落的。而此番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房住不炒”的政策主调,意味着国家对房地产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措施不会放松。

其二是“因城施策”仍将是各地方责任主体实施房地产调控的常态措施,这为后续地方实施科学和灵活调控提供了空间。因城施策是指根据城市属性,区分一线、二线等几线城市采取不同的房价,制订不同的房地产政策。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因城施策”的政策表述首次出现。当时报告提出,“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目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什么要因城施策?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大大大小小的城市就有六百多个,调控必须通过科学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才能收到政策实效,因此,必须对一线、二线、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等不同各类进行区分实施不同的房地产政策。近段时间以来,为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房住不炒”定位不变、房地产金融监管持续从严的背景下,地方因城施策更加灵活,多省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今年4月份,发改委方面表示,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除了土地要素的改革要求外,还包括放宽落户条件,加快城市城镇化,指导各地政府加快人才落户、人才引进、人才安居类政策的出台。今年4月份以来,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各地正在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在人才安居类政策上加大出台频率以及覆盖范围。不过,南方产业智库研究发现,前段时间有个别地方出台的住房政策被临时性收回,这意味着,“因城施策”并不是什么政策都可以随意使用,而必须在“房住不炒”的主调上,再结合地方实情来科学应用,不得损害整个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大局。

其三是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管地方责任主体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实施什么样的具体调控政策,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说白了,就是要避免房地产行业出现大起大落、恶意炒作、滥用资金、哄抬房价、产业失衡、违法贷款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这里释放的信号不只是要求地方实施房地产调控必须以目标为引领,同时也实际明确了衡量一城一策是否符合科学调控的标准,其实就是政策能否收到实效,最终能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可见,国家一方面通过“因城施策”给地方留足空间,另一方面又通过“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限制了个别地方滥用政策来炒房炒地的可能。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南方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