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顺利交接,将续写雪域高原健康守护新篇章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帆  通讯员 彭栩彬 唐柳青 发布:2025-05-09

中山,伟人故里,一座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工布江达县,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一座美丽的小县城。这里,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穿行而过,更有美丽的巴松措。

中山市、工布江达县,两个相隔几千里的地方,因为医疗援藏工作联系在一起。

2024年4月,中山市第十批援藏医疗队的10名队员,怀揣着热忱与使命,奔赴西藏工布江达县,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征程。

第十批中山援藏医疗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平安归来。通讯员供图

其中,中山市人民医院派出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曹彬和普外一科主治医师武玉强,“稳接援藏接力棒”后立即投入临床工作,为西藏地区的医疗事业继续贡献来自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力量。

他们与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队员一起克服高海拔低氧、严寒等艰苦环境,扎根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在临床诊疗、技术带教、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起到显著的帮扶效果。

近日,中山市人民医院第十批援藏医疗队完成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任务,并与第十一批医疗队顺利完成工作交接。此次交接,标志着中山市人民医院援藏工作进入新阶段,队员们将继续为西藏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多边形战士”队长曹彬

多领域提升当地医生技术水平

刚踏入高原,稀薄的空气就给队员们来了个“下马威”,头晕、胸闷等高原反应接踵而至。但是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坚守岗位,时刻准备救治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曹彬队长带领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队员救治当地胸痛急诊患者。通讯员供图

 

抵达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后,中山市人民医院派出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曹彬被任命为体检科主任及泌尿外科主任。

入藏后的第二天晚上9点35分,当第九、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队员们正在宿舍交流工作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平静。原来,是医院抢救室打来电话——有重症患者急需会诊并协助抢救。

此时,曹彬瞬间起身,带领第十批医疗队全体队员迅速赶现场。患者是一名73岁的藏族老人,突发胸闷胸痛伴背部放射痛已有1小时,被家属紧急送到工布江达县医院急诊科。

当时,老人的情况危急,她伴有后背部放射痛且血压较高,主动脉夹层及肺梗塞的可能性大。

见此情形,曹彬迅速组织医疗队里的重症医学科医生、超声影像科医生展开多学科会诊,为老人完善心脏彩超检查。在队员们的紧密配合下,老人的病情被准确诊断,并接受了针对性治疗。

随后,这位患者的胸痛及背部放射疼痛明显好转,病情趋于平稳,而此时,时间已是深夜10时40分。

曹彬医生为当地患者查房。通讯员供图

这样的抢救工作,曹彬与其他医疗队队员常常开展。

作为中山市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队长、一名党员,曹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努力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医疗队队员所在的医院体检任务艰巨,需完成全县约3.6万人的居民体检,最忙碌的时候,一天的体检量高达400多人次,这也是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工作量的两倍。

为了提高体检效率和质量,曹彬带领团队对体检流程、体检项目的安排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并加强了各科室之间的协作,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终推动体检工作高效率完成,助力当地居民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实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完成了春秋两季征兵体检共98人次,为部队输送了合格的兵员。“经过我们的努力,体检科的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一倍,这不仅体现了工作的成效,也表明服务得到了群众、医院同事的认可和信赖。”曹彬表示。

当地患者术后康复出院对曹彬医生表示感谢。通讯员供图

作为泌尿外科主任的曹彬,入藏以来共完成11项新技术新项目,实施30余台手术,填补了当地医院泌尿外科的多项空白,让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当地群众不用再奔波100多公里前往大医院就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曾有当地患者满心感激地为曹彬送上哈达,洁白的哈达承载着深厚的情谊。

深知提升科室技术水平是关键的曹彬,在这一年里成功引进了吻合器式包皮环切器、激光碎石系统、体外碎石机等先进仪器,为科室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造血式”医疗援藏,留下一支技术过硬带不走医疗队伍,他通过签订师徒协议的方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大大提高当地医生的治疗水平。

曹彬医生为当地外科医生进行讲课。通讯员供图

医疗援藏期间,曹彬队长的使命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还带领第十批医疗队积极开展下乡义诊、医疗培训和医疗保障等工作,将温暖与希望播撒在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下乡义诊时,队员们背着沉重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翻山越岭深入各个村落。每到一处,都能看到当地百姓眼中闪烁着的期待与信任。曹彬和队员们耐心地为村民检查身体,解答疑惑,针对常见疾病给出专业的防治建议。

有一位藏族老奶奶多年来饱受反复尿频尿急痛苦,曹彬细致询问病史及检查后,为她开了目前最新的对症药物,还耐心教她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老奶奶虽不善言辞,但她紧紧握住曹彬的双手,传递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曹彬还深化培训带教、强化本地医疗队伍的成长,带领医疗队与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工布江达县藏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开展培训252次。在这个过程中,当地参训人数达1200人次,12人获得专科带教。

在这一年里,医疗队完成了“2024年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急救技能培训”的两期巡回培训,培训范围覆盖了工布江达县三个镇、六个乡卫生院所有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工布江达县所有医务人员急救水平。

曹彬还带领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义诊体检活动38次,惠及群众达3900人次,发放药物价值超3万多元;开展各类医疗保障活动10次,服务人数约30000人次。

加强专科建设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作为医疗队的队员之一,在这一年里,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治医师武玉强担任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兼肝胆外科主任。

 当时,医疗对抵达当地后,工布江达县正在推进县人民医院搬迁工程,并启动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队员们扎根每个工作岗位,依托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在新专科、新技术新项目全面开花,全面提升县人民医院及藏医院整体水平。

武玉强医生为当地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患者开展急诊手术治疗。通讯员供图

工布江达县由于多方面因素,胆结石患者较多。为了提高当地医生的诊疗技术,作为外科主任的武玉强主持外科病房日常工作,严格早交班制度,带领科室人员业务查房165次,期间讲授查房要点及注意观察事项,促使当地医生实现“一病一掌握”“再遇必熟练处理”的效果。

同时,他带领的科室全年实现135名患者出院,并实现每位患者不但治愈且满意出院。他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各种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和新技术等,并作为主刀医生完成手术31台。

其中,他开展的新术式“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去除胆管结石手术”无需放置T管,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后带管痛苦。他开展的胆道 T 管造影、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切开取石术+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等新技术,填补了当地该项手术技术的空白。

他将快速康复理念体现在临床工作中,将“微创概念”“加速康复外科”等新理念,传输给当地医务人员及群众,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间。

武玉强医生为当地医生开展腹腔镜技能培训。通讯员供图

武玉强结合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现状,积极向医院申请购买两台腹腔镜模拟训练器,并举办多次培训传授腹腔镜各项技能,指导当地医生反复练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武玉强积极带教,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手术技能和经验,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目前,部分科室医生已可独立完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

对于这一年的援藏经历,武玉强说,能成为医疗队队员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也是对能力的检验,既是使命,更是担当,在这一年里,医疗队队员们让藏族同胞感受到中山优质的医疗救治水平。

当地患者为武玉强等医生献上哈达及锦旗。通讯员供图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已经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情谊,并留在心坎挥之不去,工布江达已成为我心中的第二故乡。”武玉强说,也相信随着一代代医疗援藏人的努力,中山博爱精神将在这片雪域高原开出更美丽的花。


编辑 王帆  二审 徐钧钻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
10814人浏览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