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山高校学子深入一线,用青春力量赋能西区醉龙非遗发展

中山+ 记者 王帆 通讯员方冬敏 宋祖茹 2025-07-18

走访梳理200余处老建筑,形成古建筑活化利用具体路径的调研报告;通过3D扫描老艺人动作,建立“数字技艺库”、数字醉龙纹样资源库,并用3D建模活化醉龙纹样和AI醉龙数字人……

近日,记者了解到,在这个暑假,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学生团队、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西区醉龙,分别开展深度调研和实践等,为长洲社区量身定制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方案”,助力“百千万工程”在基层沃土结出硕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子:
走访老建筑形成调研报告

近日,岐江夜市“香山古埠”霓虹闪烁,一套融合“醉龙舞”元素的文创产品引发市民争相领取。这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拾光筑梦队”的文创摊位。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拾光筑梦队”的文创摊位受欢迎。通讯员供图

短短数小时,首批产品很快被领完。据悉,这场火爆并非偶然,而是该校学子扎根西区街道长洲社区十余天,将非遗基因注入青春创意的生动体现。

记者了解到,自6月底起,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拾光筑梦队”队员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区街道长洲社区,开展一次沉浸式的文化调研之旅。

这支队伍由来自该校电子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的11名同学组成。他们探访各处文化遗迹,开展老建筑的调研,体验非遗的精髓。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拾光筑梦队”学子们开展调研。通讯员供图

在探访省级文保单位黄氏大宗祠时,管理员为他们解读背后的家国情怀。在国家级非遗“醉龙舞”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黄金渐的展演,激发团队关于“能否用现代设计语言,让年轻人爱上这门技艺”的思考。扒仙艇传承人黄仲钧更带领团队登艇执桨,讲述扒仙艇的由来,引发学子们思考“如何让依赖水域的非遗融入旅游产业”。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拾光筑梦队”学子们体验非遗文化。通讯员供图

该团队用10天完成高强度调研:走访梳理200余处老建筑、收集150份问卷、访谈37户居民,精准锚定长洲社区三大痛点:老房修缮迫在眉睫、文化体验碎片化、青年参与度低,并针对性地提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具体路径、老房子微改造的实操方案等。

基于数据支撑,学生团队为社区量身定制4条研学路线,串联烟洲书院、黄氏大宗祠等节点;设计全彩《长洲研学手册》;同时提炼醉龙纹样,打造帆布包、钥匙扣等系列IP,让非遗从祠堂“走”向夜市。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林冬芝介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长期推动学子扎根基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地方的青春动能。近年来,学校响应“百千万工程”,组织多支团队赴一线开展文化传承、产业调研等实践,“拾光筑梦队”的探索,正是“用创意活化文化基因”的生动注脚。

近日,西区街道还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团委签署了“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结对协议。接下来,双方将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高校+社区”协同发展新模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学子:
建成首个数字醉龙纹样资源库 

近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醉龙艺脉传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同样聚焦“西区醉龙非遗文化”。

该团队联合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中山市西区非遗文化展示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醉龙)传承基地,共同举办“醉龙腾跃・亲子传薪”非遗文化探秘行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西区醉龙舞的传承人黄金渐及其团队成员,与20组高层次人才家庭共约50人相聚百年古村,一同开启沉浸式非遗体验之旅,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承交融的独特魅力。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醉龙艺脉传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对西区醉龙非遗文化进行调研。通讯员供图

据悉,该活动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醉龙艺脉传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扎根社区、深入挖掘中山醉龙文化内涵所开展的活动之一。

突击队由该校10多名来自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学院的学子组成。

“突击队依托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联合长洲村非遗‘醉龙舞’传承基地开展相关实践行动,希望能够助力社区破解‘长洲醉龙舞’所面临的传承断代、传播窄化、产业空转等困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瑀介绍。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醉龙艺脉传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设计的西区醉龙文创产品。通讯员供图

为此,该突击队的师生在西区街道的邀请下,开启了系列行动,包括开展醉龙IP小镇的规划、成立醉龙舞团、根据醉龙元素对社区的墙面进行美化,以及设计醉龙元素服装,并推动文创产品“出海”等。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醉龙艺脉传薪“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设计的西区醉龙文创产品。通讯员供图

其中,队员们还通过3D扫描老艺人动作,建立“数字技艺库”,并且建成首个数字醉龙纹样资源库,用3D建模活化醉龙纹样和AI醉龙数字人,以VR 复原表演等。该团队还开发了超过百款时尚文创产品。

“我们希望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产业基础,推动非遗技艺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并且通过开发醉龙舞研学路线、构建文商旅融合闭环,搭建起非遗活态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让西区醉龙文化能更好地被传承和发扬。”王瑀表示。


编辑 王帆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吴森林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相关推荐
近千名运动员参与,省中运会足球比赛7月17日开赛
原创 2025-07-16
台风“韦帕”生成,明天进入南海!中山天气最新提醒→
2025-07-18
中山市2025年普通高中批次出档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
2025-07-17
最高可达37℃!中山全市高温橙色预警生效
2025-07-17
粤港澳旅游业界齐聚中山,共探工业旅游新机遇
原创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