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掩鼻而过”到“亲水而居”,从“九龙治水”到“流域共治”,中山用三年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治水翻身仗。治水攻坚三年来,中山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日夜兼程,水环境实现大幅改善,不仅入选第一批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更获得生态环境部“三个样板、一个典范”的肯定。
回顾过去三年治水工作的艰辛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其中的深刻感悟,来自市直属部门的代表们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坚定信念,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积极投身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新征程,为推动中山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不懈地贡献力量。
杜敏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这三年中,我们组建工作专班与党员先锋队,从工程建设零经验起步,摸索出一套治理技术规范,最终农污项目铺设管网3096公里,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96%,并在国家农村黑臭水体试点绩效评价中获佳绩。
这三年中,我们也经历了从群众不理解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他们不仅理解了治水工作,还积极参与到农污治理四方“举牌验收”,自发为工程队送糖水、送水果,共同守护治水成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皆难,做则必成。中山市治水攻坚克难和收获满满。接下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身心投入到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中,让中山的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梁剑喜 市水务局副局长
三年治水,一路走来我们逐步看到希望。看着一条条完工的河涌重现生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在这条治水之路上,我们经历了太多感动的时刻。村民会主动给我们送水,并说“我记得你,这是送给政府的,感谢政府。”
三年里,中山建立起治水管水长效机制,推动厂网一体化工作及水污染治理管网全覆盖,得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建设司的充分肯定。通过深入提升面源管理水平,统筹开展涉水城市面源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严格管控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得到省河长办的肯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治水的转型之年。作为水务人能参加治水是我们的荣幸,接下来,市水务局将深入贯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精神状态,以排水体制改革、面源污染治理、河湖空间管控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水生态环境长治久清,为全市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拼尽全力,打造水清岸绿的绿美中山新格局。
翁计传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三年来,中山治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中心组团158条(段)河涌整治,累计完成截污管道209.2公里,管道检测244.5公里,管道修复47.公里,河涌清淤132万立方米,中心组团河涌水质显著改善,其中16条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城市黑臭水体,以5条央督河涌稳定消除黑臭。同时,扎实推进完工项目查漏补缺和移交管养,打通水污染治理“最后一公里”,切实巩固河涌治理成效。
治水工作是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源头治水需要进一步深化排水管理、执法管理和强化一体化运维管理等,这仍然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全民治水理念,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全力创建全国美丽河湖示范市,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坚力量。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最新评论
美丽中山